●假期更少:要離開工作崗位休假是很困難的事,有越來越多人根本就放棄了。其他發(fā)達國家要求一定要給勞工帶薪假,美國卻并未這么做。在美國,有將近1/4 的員工沒有任何帶薪假。你可能會認為,我們會好好把握能得到的少數(shù)幾天假期,但事實并非如此。將近1/3 的員工并未在年度內(nèi)放假。至于那些運氣好有機會去放假的人,休假時還是得檢查電子郵件或語音信箱。
●通勤時間更久:在美國人口普查局的定義中,所謂“極度通勤者”指的是上班單程要花90 分鐘以上的人。聽起來像神經(jīng)病,不太可能有這種事?美國人口普查局說,美國境內(nèi)有340 萬極度通勤者,是通勤人口中成長最快速的一群,這個數(shù)字比1990 年時高了兩倍之多,就算是平均通勤時間,也比20 年前多了整整25 分鐘。
●壓力更大:深呼吸。大部分像你這樣的人都需要這么做。美國心理學會說,1/3 的美國人生活在極大的壓力之下;將近一半的美國人相信,過去5 年來他們承受的壓力越來越大。另外一項調(diào)查則說,將近50% 的美國勞工“在日常生活中面對持續(xù)且過度的壓力或焦慮”。這些專家怎么形容我們的處境?“全國性的壓力鍋”。這句話太寫實了。
●恐懼日深:我們唯一要擔心的一件事,就是“我們擔心每一件事”。焦慮癥是美國最普遍的心理疾病,影響范圍達4000 萬人(每5 名成人中幾乎就有一名患有焦慮癥)?!?11 ”事件讓情況更加惡化,有35% 的美國人擔心自己成為恐怖主義的受害者。根據(jù)一份2007 年的蓋洛普調(diào)查,78% 的美國人對全球變暖感到憂心忡忡。
●有30 多億人在找工作:這個世界要被淹沒了,原因不光是冰山融化而已。在發(fā)展中國家,有超過30 億人民急于改善自己的生活,渴望找到一份工作。他們成為全球勞動力市場的一員,手邊隨時帶著簡歷。錢少事多他們愿意,沒有福利也不要緊。企業(yè)欣喜若狂,恨不得把所有業(yè)務(wù)都外包出去以削減成本。對許多人來說,“工作安穩(wěn)”根本就是一種矛盾修辭。
●親密關(guān)系越來越少:噓,讓我小聲跟你說一件事。根據(jù)一項最新的調(diào)查,會和你分享重要事情的人很可能越來越少。這項研究顯示,現(xiàn)在人們擁有的朋友數(shù)比20 年前大幅下降。從1980 年到2004 年之間,身邊找不到人可以商量重要事情的人暴增3 倍。這種上升趨勢真是讓人百思不得其解,尤其是當我們已經(jīng)擁有各式各樣的新方法可以互相聯(lián)絡(luò)時。我們有手機、電子郵件、Twitter 、博客、短信、Facebook 及MySpac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