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三、工人的覺悟和覺悟的工人(6)

東方曙光:建黨的那些人與事 作者:王曉明


1920年11月22日,張申府經(jīng)上海去法國里昂大學講學,之前到漁陽里2號和陳獨秀話別,談到黃凌霜等人中途退出北京黨組織時,陳獨秀說:“不要緊的。上海這邊,無政府主義者也退出了?!标惇毿氵€委托張申府到巴黎后多了解情況,多聯(lián)系在法國勤工儉學的學生們,看看能不能在巴黎建立起黨組織。后來,張申府、陳公培、周恩來、劉清揚等人在巴黎建立了旅法共產(chǎn)黨早期組織,張申府還寫信向陳獨秀匯報了組織的詳細情況。

在上海黨組織的籌劃和幫助下,各地黨組織紛紛成立,并各自開展工作,這些活動使得正式建立中國共產(chǎn)黨的條件日趨成熟。

五四運動后,中國各地先進的青年接受了愛國革命運動洗禮,更加向往自由和光明,追尋救國救民之路。這一時期,《新青年》和上?!缎瞧谠u論》以及《覺悟》副刊,引導著革命的潮流,吸引了大批沖破家庭和學校束縛的青年。為了更好地幫助這些青年進步,陳獨秀、李漢俊等決定建立社會主義青年團。

1920年8月22日,在漁陽里6號,上海率先成立了第一個青年團組織,其原則是準備社會革命。陳獨秀派上海黨組織最年輕的成員俞秀松,擔任社會主義青年團的書記。同時,上海黨組織的成員也都參加青年團工作。

1920年秋,為了培養(yǎng)革命干部和輸送革命青年去蘇俄學習,上海早期共產(chǎn)黨組織創(chuàng)辦了外國語學社。學社是公開的,大門上掛著外國語學社的牌子,還公開登了廣告招生。楊明齋和維經(jīng)斯基的夫人庫茲涅佐娃教授俄語,李達教日文,李震瀛、沈雁冰教英文,李漢俊教法文。

新漁陽里6號就是外國語學社的公開辦公教學場所。這所房子有兩個名義,一個是上海社會主義青年團機關,當時俞秀松是書記,他也是一名早期黨員,還有一個名義就是楊明齋辦的華俄通訊社,專門發(fā)表介紹俄國十月革命的稿件,主要在《民國日報》副刊《覺悟》上刊登。

外國語學社的學生大多數(shù)是通過陳獨秀和上海黨組織其他成員介紹入學的。任弼時、蕭勁光等6位青年,是毛澤東和湖南俄羅斯研究會向上海黨組織介紹來的;汪壽華、華林等浙江青年是陳望道、俞秀松介紹來的;吳葆萼、蔣光慈等安徽青年是陳獨秀介紹來的。學社火爆的時候有五六十個學生,學生們主要學習俄文,因為很多人要去俄國深造。除了外語學習,學生們還要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基本知識,他們的課外實踐活動就是參加上海的一些革命活動。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