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 光照排狙擊戰(zhàn)(1)

方正之道 作者:王偉群


洋人又一次兵臨城下,正在攻城略地。只是漢字的城墻實在太過雄厚,外國人暫未能開發(fā)出有效的漢字壓縮算法,系統(tǒng)需要大量時間從磁盤讀取字形信息,以至于漢字輸出速度如同老牛爬坡,實在難以達到中文出版的實用化要求。

外國公司在中文文字信息處理上所遇到的瓶頸,在時間上留出了一個空隙。抓住這一空隙,王選率先攻破了漢字數(shù)字化的關(guān)隘。這是中國人從明代以來第一次搶占了技術(shù)的制高點。

有一組非常著名的數(shù)字,在今天看來,令人震驚而又啼笑皆非:

20世紀70年代末,印刷出版一本二三十萬字的一般圖書平均周期需要一年,到了80年代初,此種現(xiàn)象非但沒有減弱,反而急劇嚴重起來。

人民出版社平均每本出書天數(shù):1980年為305天,1981年為352天,1982年為366天;

人民文學出版社:1981年為355天,1982年為400天;

中華書局:1981年為393天,1982年為408天;

科學出版社更是慢得驚人,平均要500天左右;

《毛主席紀念堂》畫冊,中央按第一號任務下達安排生產(chǎn),但居然要用一年半才能完成,而建紀念堂的時間只花了半年。

周培源說:“我是搞物理的,《物理學報》由科學出版社出版,科學出版社可以說是我們在科學技術(shù)出版方面的最高權(quán)威了。就我們《物理學報》來說,長期投稿要兩三年才能出版,壓稿至少有兩年。這種情況不僅是《物理學報》,《數(shù)學學報》等其他學報也是這樣?!?/p>

在有生之年看到自己的著作出版,竟然成了那一代科學家的奢望,多少人在臨終前的病榻上最后的愿望,就是能親手摸一摸自己的專著。

1977年8月4日到8日,全國科學和教育工作座談會在北京召開,這是鄧小平恢復職務后抓的第一件事。在最后一天的會議上,他發(fā)表了重要的講話。在談完了恢復高考等問題之后,小平說:“要解決一下科研、教育方面的出版印刷問題,并把它列入國家計劃?!袃r值的學術(shù)論文、刊物一定要保證印刷出版?,F(xiàn)在有的著作按目前的出版情況,要許多年才能印出來,這樣就把自己捆死了?!敝泄仓醒胛墨I編輯委員會.鄧小平文選(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1978年,他又再次強調(diào):“出版周期太長,真是害死人,要下點工夫解決科學、教育方面的出版印刷問題,要把解決紙張問題、出版印刷問題列入國家計劃?!彼文疚?親歷出版30年:新時期出版紀事與思考[M].上海:商務印書館,2007:257.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