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個不仁的兄長,狠心將同父異母的弟弟妹妹趕出家門;她卻是一位仁義的妹妹,從不曾忘記維護家族的榮耀與尊嚴。如果沒有善良寬厚的長孫皇后,長孫安業(yè)的腦袋大概早已搬家了。
公元601年,時任隋朝右驍衛(wèi)將軍長孫晟的府上響起了新生兒的啼哭聲,他的繼弦妻子高氏生下了一個女兒。而在另一側的屋室中,有一個少年陰沉著臉默默坐著,他就是長孫晟前任妻子所生的兒子長孫安業(yè)。高氏嫁進長孫家后,對長孫晟前妻留下的幾個孩子都十分關愛,一視同仁,不過,長孫安業(yè)始終沒有將她作為自己的母親看待,只是迫于父親的壓力,不敢有所造次。
長孫晟的哥哥長孫熾一直仰慕竇氏,在角逐竇家女婿的競爭中敗給李淵后,一直對竇氏念念不忘。當聽聞竇氏生下數子后,長孫熾又萌生了與之結為兒女親家的想法,可惜自己膝下沒有適齡的女兒,他便勸導弟弟說:“竇氏明理睿智,她所教養(yǎng)的孩子必不平庸,所以我們不可以放棄和她聯姻的機會?!?/p>
長孫晟特別寵愛聰明美麗的小女兒,自然想給她尋覓一個好人家。李淵與竇氏家族都是一等人家,因此他也動了心,主動向李家提親,最后兩家給一雙小兒女——李世民和小長孫氏定下了娃娃親。
在父母的疼愛與護佑下,小長孫氏度過了幸福快樂的童年,可惜在她8歲時,58歲的長孫晟因病去世,執(zhí)掌家政的長孫安業(yè)在父親尸骨未寒就露出了猙獰面孔,將高氏和其所生一雙兒女趕出了長孫家。
失去了慈祥的父親,小長孫氏遭受了沉重打擊,更品嘗到人性的險惡。幸而,她還有堅強的母親、勇敢的哥哥可依靠。更為幸運的是,她跟隨母親投奔到了舅舅高士廉家中,繼續(xù)享受到了濃濃的親情與安穩(wěn)的生活。而高氏與高士廉大概從未在她面前埋怨過長孫安業(yè),這份常人難及的寬容在她心中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記,對她日后的為人處世產生了深遠影響。
在她13歲時,按照父親生前的約定,嫁給了17歲的李世民。在此之前,常到高府走動的李世民早和歲數相當的長孫無忌成為好朋友,想來和她也不會陌生。小夫妻婚后相親相愛,頗受長輩們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