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志?蜀書?先主傳》記錄著劉備臨終前給其子劉禪的遺詔:“朕初疾但下痢耳,后轉(zhuǎn)雜他病,殆不自濟(jì)。人五十不稱夭,年已六十有馀,何所復(fù)恨,不復(fù)自傷,但以卿兄弟為念。射君到,說丞相嘆卿智量,甚大增修,過於所望,審能如此,吾復(fù)何憂!勉之,勉之!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惟賢惟德,能服於人。汝父德薄,勿效之??勺x漢書、禮記,間暇歷觀諸子及六韜、商君書,益人意智。聞丞相為寫申、韓、管子、六韜一通已畢,未送,道亡,可自更求聞達(dá)?!?/p>
如果劉禪果真按照遺詔的要求去做了,恐怕三國一統(tǒng)的就不是司馬氏了?!靶牡谉o私天地寬”即便很難,但總應(yīng)做點什么,哪怕只是一點點的“無私”。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私心,人皆有之,只要做到心底無私,問心無愧,凡事都為他人著想,不求做個圣人,做好一個凡人足矣。人生活在世上,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但擁有了真誠、善良和寬容,就會發(fā)現(xiàn),天地之大,廣闊無垠。
世人紛擾為利,我自寬心自持
放寬心胸,像大海容納百川,像虛空容納萬物;凡事包容它,不要負(fù)擔(dān)它,自然就能消除壓力。
拋棄名利,寬心自待的重要一點是來自于心態(tài)的平和,因為心態(tài)平和的人能把事情看開、看淡。因為大多時候,不是外界的名利束縛了我們,而是我們自己的心將我們自己框死。所以,要善于解放自己的心靈,讓自己跳出名利的圈子,從而使心境恬靜一點、灑脫一點。
三伏天,禪院的草地枯黃了一大片。“快撒點草籽吧!好難看啊!”小和尚說。
師父揮揮手說:“隨時!”
中秋,師父買了一包草籽,叫小和尚去播種。
秋風(fēng)起,草籽邊撒邊飄。“不好了!好多種子都被吹飛了?!毙『蜕泻暗??!皼]關(guān)系,吹走的多半是空的,撒下去也發(fā)不了芽?!睅煾刚f,“隨性!”小和尚撒完種子后,發(fā)現(xiàn)飛來幾只小鳥啄食他剛?cè)鱿碌姆N子。“要命了!種子都被鳥吃了!”小和尚急得要命。“沒關(guān)系!種子多,吃不完!”師父說,“隨遇!”
半夜一陣驟雨,小和尚早晨沖進(jìn)禪房大喊:“師父!這下真完了!好多草籽被雨水沖走了!”,“沖到哪兒,就能在哪兒發(fā)芽!”師父說,“隨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