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3.序(3)

觸電的帝國:電報與中國近代史 作者:馬伯庸


更早的時候,晚清另外一位大詩人戴啟文也寫過一首詠電報詩。他和黃遵憲立意不同,里面充滿了國人第一次目睹電報功能時的驚奇:“五岳窮云海澄練,緯地經(jīng)天長一線,重洋萬里紙鳶風,暗地機關(guān)人不見?!睙o論是黃遵憲,還是戴啟文,他們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電報“一閃至君旁”、“重洋萬里紙鳶風”的神奇特性,充滿了贊嘆和驚艷。詩人的想象力通過電報這種奇妙的工具而飛揚恣肆,別有一番境界。

他們的觀感,基本上可以代表那個時代中國人對電報的全部想象。正是這一點驚異,逐漸牽引著電報這種西洋的“奇技淫巧”融入時代的脈絡(luò),融入國人的生活,與歷史進程密切相連,成為中國近代歷史不可或缺的一道風景。

如今的人們對于電報恐怕已經(jīng)非常陌生了,除了春節(jié)晚會上主持人還能念念來自世界各地的電報以外,日常生活里這東西幾乎已經(jīng)絕跡。2006年1月27日,美國西聯(lián)國際匯款公司正式宣布停止電報業(yè)務(wù),這標志著電報在美國徹底進入歷史。讓人感慨的是,因為幾乎沒人使用電報了,這條公告一直到一周后才被人注意到。

電報在中國也是慘淡經(jīng)營。曾幾何時,電報是華夏大地輻射最廣最遠的通信手段,而隨著時代的進步,目前全國只保留了八個電報中心?,F(xiàn)在的北京電報大樓已經(jīng)名不副實,根本看不到電報業(yè)務(wù)的窗口了。

斯事已逝,現(xiàn)在回想當年電報的輝煌以及輝煌背后的種種故事,叫人不勝感慨,總覺得不回顧一二,未免可惜。本書并非學術(shù)研究,亦非史證考據(jù),無非是以電報為綱目閑說幾段故事、幾則軼聞,憑吊幾位古人,聊作紀念,讀者識之。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