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應該有一個寬廣的胸懷,凡事不要和別人計較,這樣不僅可以讓自己過得快樂,也可以給別人帶來快樂。
人與人之間為何是非多呢?這是因為一個人心念太狹窄,無法容納他人或一句話,一天到晚都在話中挑毛病,時時刻刻猜忌別人會在他背后議論他,心中一點也無法坦然面對。一個人的心胸、度量一定要寬大,才能容納別人的一言一行。
人生本來就是充滿變數(shù),苦多樂少。有誰敢說,他這輩子都很如意、滿足、快樂呢?物質(zhì)缺乏有物質(zhì)缺乏的煩惱,物質(zhì)太豐富又有太豐富的煩惱,缺少了感情也有煩惱,如果不對這些問題認識清楚,將道理弄透徹,只一味計較得失,認不清,弄不好,就會一輩子痛苦。
寬容就是不要斤斤計較得失。有些人斤斤計較自己的得失,為了一點小小的利益與人爭得頭破血流,從來不肯吃一點小虧。而他們似乎也因為自己的“聰明”而獲利不少:比如公司給員工發(fā)放一批福利品,最后剩下一件,某個精明的職員就會跳出來,以某種借口將其據(jù)為己有,而其他同事也不好再說什么;又如,上司分給部門一個臨時任務,這個員工一看任務有些費勁,便借故推給其他同事,自己倒是一身輕松……這樣的精明,表面上看起來似乎十分實用,實際上正是與同事相處中的一大禁忌。
寬容能營造和諧的人際關系。對于每一個人來說,在由不同的生活經(jīng)歷、興趣愛好、文化背景和性格的人組合在一起,形成的一個個或大或小的集體環(huán)境里,要營造和諧的人際關系,都是一個無法回避的問題。如果你要認真地計較的話,每天你隨便都可以找到幾件生氣的事情。如:被人誤解、因同事犯錯而受連累、受人冷言譏諷等等。有人不即時發(fā)作,暗自把這些事情記在心里,等待時機報復,但這種仇恨心理,不單無法損害對方分毫,更會影響自己的身心健康,得不償失。
反過來說,一個人如果能夠做到嚴格要求自己,在工作中與他人積極配合,在生活中與人為善,以寬闊的胸懷待人處世,以嚴格的標準要求自己,不為一點點的蠅頭小利與別人計較。這樣的人怎么能不處處受到他人佩服和歡迎呢?
卡洛·道尼斯是世界知名的投資顧問專家。他最初為杜蘭特工作時,職務很低,但現(xiàn)在已成為杜蘭特先生的左膀右臂,擔任其下屬一家公司的總裁。他之所以能快速升遷,秘密就在于“每天多干一點兒”。
“在為杜蘭特先生工作之初,我就注意到,每天下班后,所有的人都回家了,杜蘭特先生仍然會留在辦公室里繼續(xù)工作到很晚,因此,我決定下班后也留在辦公室里。是的,的確沒有人要求我這樣做,但我認為自己應該留下來,在需要時為杜蘭特先生提供一些幫助。工作時杜蘭特先生經(jīng)常找文件、打印材料,最初這些工作都是他親自來做。很快,他就發(fā)現(xiàn)我隨時在等待他召喚,并逐漸養(yǎng)成了招呼我的習慣……”
卡洛·道尼斯自動留在辦公室,使杜蘭特先生隨時可以看到他,并且誠心誠意為他服務。這樣做獲得了報酬嗎?沒有。但是他獲得了更多的機會,贏得老板的關注,最終獲得了提升。
凡事以寬容的心去面對,不要計較太多,你就會發(fā)現(xiàn)你過得很快樂。有些事情不發(fā)生都已經(jīng)發(fā)生了,誰也不能改變這個事實的時候,我們就沒必要再去計較了,發(fā)生了就去接受這個現(xiàn)實吧,過去的就最好讓它過去,我們要試著學會去遺忘,去放棄,那樣你會覺得你的每天都會過得很輕松!
所以,在與人相處中還是要本著“寬以待人、胸懷大度”的原則,盡量不要與人計較瑣碎的利益,要目光長遠,寬容大度,才能有所作為,同時也能為自己和他人營造出一個良好的工作與生活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