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殘缺與完美——喬布斯的時光長卷(1)

只剩一個角落的繁華 作者:陳文茜


殘缺,使人生變得更美好;正如蘋果公司(Apple)的標識,缺了一角,反而出色不凡。喬布斯生前唯一口述的自傳《喬布斯傳》2011年10月24日全球上市,出版商當天中午立即快遞一本至我家。我以悸動的心,快速地于兩個半小時內,閱讀完第一次,全書775頁。每讀到人生帶給他殘缺時痛苦及美好交錯的記憶,我即于書頁上折一個小角。這一頁的紙已勿須躺平,它本來不是為了描述一個平順無聊的故事,它被特別地折疊,像我對一位陌生人折疊著我的愛與敬意。其他平坦的紙頁,只是敘述喬布斯如何成立他的夢幻工作室,與迪士尼如何交涉談判,并賺了大錢。那些喬布斯的事,我們皆已太耳熟能詳,而且我也不感興趣。

我相信喬布斯終其一生不過也僅以“科技”為名,目的是為了完成他人生狂想的譜曲。他在乎的是“Think different”,瘋狂、與眾不同、脫軌,然后讓世界“向前邁進”。

這一名天才,從他親生父母的精子與卵子結合那一刻起,已注定人生被迫走上脫軌,因為“正軌”不會賜予這名孩子“人性化”的成長過程。喬布斯生于1955年,比2001年“9·11”事件早了46年。過去我們僅知道他是一名被遺棄的嬰兒,但傳記中第一回道出他的父親不只是敘利亞人,而且是一名擁有好幾座煉油廠的商業(yè)大亨的兒子。喬布斯口中“只是一名提供精子”的生父家族,不只是當地的望族,甚至勢力龐大至可以操縱當地小麥價格,在敘利亞擁有大片土地。喬布斯親生父母相遇之處是美國保守又開放的威斯康辛大學,那里的校園如麥迪遜(Madison)是自由派大本營,但出了大學則是天主教共和黨的保守派地盤。喬布斯的生母愛上了伊斯蘭教徒的助教,而她卻是一個嚴格天主教家庭的女孩。不過23歲,天主教女孩懷了伊斯蘭教徒的兒子,這兩個至今糾纏不斷掀起宗教戰(zhàn)爭的教派,卻在喬布斯母親的子宮內,既幸也不幸,共同孕育了一個日后人們才知道是傳世天才的小生命。天主教卵子與伊斯蘭教精子結合的那一剎那,注定了喬布斯的一生,他必然得被生下來,因為天主教不允許墮胎;然后他必然得被遺棄。一個命中注定的殘缺,一個命中注定他日后成長過程得比別人更多探究內心的人生功課,識破牢不可破的宗教信仰……打從出生那一刻起,成為了孤兒,他即得一步一步地克服這一切,直至“Think different”。

于是喬布斯像上天賜予人類的禮物,管上天叫安拉、基督、馬利亞、佛祖、或禪道……上天給了我們一名天才,讓他先被遺棄,從一個富有上流社會的精子卵子身體外被丟棄,然后再由兩名安貧樂道且充滿愛的工人藍領家庭父母收養(yǎng)。

在他六七歲時,有一天對門的女孩與他聊天,喬布斯告訴女孩自己被領養(yǎng)的事實。女孩問:“所以說,你真正的爸爸媽媽不要你了?”喬布斯當場哭著跑回家,而他那連高中文憑都沒有且清苦的父母,卻如真正的上帝使者般很認真、嚴肅地盯著他,然后一字一字慢慢地說,重復了許多次:“不是這樣的……你是我們特別挑選的寶貝?!?/p>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