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武宗海山雖然對下面的人相當大方,但伴隨著優(yōu)厚封賞的往往不是忠誠,而是對君權(quán)的輕慢。越王禿剌便是被海山寵壞的典型。禿剌是察合臺的四世孫,他在平定卜魯罕和安西王阿難答“陰謀集團”中的功勞,只不過是擊倒了左丞相阿忽臺而已。但是海山對禿剌格外看重,冊封其為一字王(越王),以紹興路為其分地。禿剌對此卻依舊“居常怏怏,有怨望意”。有一次禿剌甚至攔住海山,對他說:“人有常言:一箭中麋,毋曰自能;百兔未得,未可遽止?!边@句話是蒙古土話,意思大體是:“你小子別得意,咱們倆什么時候練練?”海山盡管大方,但是這一次也不能再忍了。在隨后的萬歲山宴會之上,他不得不提醒禿剌:“你也太過分了,要知道你的功績朕已經(jīng)賞過了?!苯Y(jié)果喝醉了的禿剌當即解下自己的腰帶丟在地上,瞪著眼睛對海山說:“爾與我者,止此爾!”(你給我的就這點兒嗎?)兩人的關(guān)系算是徹底鬧僵了。不久之后,越王禿剌便被逮捕處死了。
元武宗海山除了對國家政治一腦子糨糊之外,私生活也是放縱不羈。中書平章政事--阿沙不花不得不提醒這位年輕的君主戒酒、節(jié)欲。海山表面上表示認可:“非卿孰為朕言?繼自今毋愛于言,朕不忘也!”但隨即就命人進酒。阿沙不花只能苦笑說:“臣方欲陛下節(jié)飲而反勸之,是臣之言不信于陛下也。臣不敢奉詔。”
元仁宗愛育黎拔力八達長年生活在漢地,從十歲左右起,就與哥哥海山一起在著名的師儒李孟輔導(dǎo)下學(xué)習(xí)儒學(xué)。海山鎮(zhèn)北以后,李孟更成為仁宗早年朝夕不離的導(dǎo)師。愛育黎拔力八達被冊立為皇太子以后,新入東宮的侍臣大多數(shù)是漢人,當時以文名為天下知的姚燧,更以七十歲高齡起為太子賓客。元仁宗的漢文化素養(yǎng)明顯高于在他之前的元代諸帝。仁宗有“御書除官制”傳世,似是最早掌握了書法技藝的元朝皇帝。
元仁宗愛育黎拔力八達即位之初雖然有一新政治的銳氣,但是由于其母皇太后答己的壓制,迅速陷入了頹廢。他本人也是個好酒之徒,還在他身為皇太子時,他身邊的儒士們便以“近習(xí)多侍上燕飲”而寫了一篇《酒誥》去規(guī)勸他,不過在戒酒的問題上,海山兄弟倒是態(tài)度一致--虛心接受,堅決不改。元仁宗還頗為迷信,因為他本人屬雞,所以在大都人們不許倒提雞,犯者有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