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小時候想干嘛就干嘛,比較異想天開,思維不大受束縛
魯 豫:你小時候是不是像別人說的,比較多疑,比較孤僻?
張朝陽:現(xiàn)在的性格肯定是由小時候的性格一點點積累而成的,所以我很難說小時候我是什么性格,這是在成長過程中不斷自我認知和自我覺醒的。
魯 豫:你小時候比較頑皮嗎?
張朝陽:應(yīng)該是比較異想天開吧。我父母都屬于小知識分子,上過大學(xué),也比較有覺悟,都入了黨。我外公很早就去了延安,1937年入了黨,后來被敵人抓起來嚴(yán)刑拷打,寧死不屈,后來逃跑了。如果解放后他能到北京的話,應(yīng)該會是很大級別的官。
我小時候是家里的老大,爸媽那時候都在辛勤工作,他們一直都是“先進”,一直到文革的時候都是“先進”。他們在我面前沒有大人的權(quán)威,這對我的成長有很大的好處。所以我小時候想干嘛就干嘛,比較異想天開,思維不大受束縛。
魯 豫:你小時候干過最匪夷所思的事情是什么?
張朝陽:我小時候住的地方特別小,我整天拿著鉗子或者鐵絲,敲敲這個,敲敲那個或者做點什么玩意兒。
魯 豫:你做手槍想打什么?。?/p>
張朝陽:我們當(dāng)時在兵工廠,廠里面有廢的彈殼,弄一個木頭把,然后把鞭炮的火藥拿出來,放進去,塞上一層紙,放點石子,然后打鳥。其實這手槍沒有什么殺傷力,但是聲音很大,比鞭炮的聲音大多了。有一次在我家陽臺上,我一打,崩,跟爆炸了似的。
魯 豫:你打到過鳥嗎?
張朝陽:沒有,從沒打到過。
魯 豫:你跟人打架嗎?
張朝陽:打架,那時候都打架,我還算打得少的。小孩子分成兩撥兒,一撥兒是大一點的初中生,一撥兒是小學(xué)生,相互打架。一般都用拳頭打,不敢拿板磚拍。后來快上中學(xué)了,人家說上了中學(xué)都是用兇器打或者板磚打,如果不這么打人家就說你沒本事,我就有點害怕上中學(xué)。后來一到中學(xué),粉碎“四人幫”了,大家都開始學(xué)習(xí)了。我初一就開始學(xué)習(xí)了,初二已經(jīng)是班里第一名了,后來物理競賽也是第一名,所以很快我就被納入了另一條道路了。但小時候的打架,記憶還是很深刻,我覺得有幾個電影能反映小時候打架的情況。一個是路學(xué)長拍的《我們就是這樣長大的》,還有一個當(dāng)然是姜文拍的《陽光燦爛的日子》,路學(xué)長拍的電影跟我們比較像。
魯 豫:你那時候的理想是什么?
張朝陽:有過很多理想,比如說有一段時間想拉二胡,想著什么時候能進陜西省劇團拉二胡或者唱秦腔就好了。也畫過畫,然后想當(dāng)畫家。那時候我住在西安郊區(qū),有很多兵工廠,跟我們一起的小孩比我大五六歲、七八歲的,他們都上山下鄉(xiāng),我覺得特別好奇,我也想去。那時候我只有三四歲吧,我父母都在醫(yī)院里面當(dāng)醫(yī)生,醫(yī)院也搞行軍拉練,一出去就是半個月,我爸也跟著他們出去,然后到各個地方做醫(yī)療。我也偏要跟著去,一定要去,我媽沒辦法,后來把我拉到醫(yī)院的常委黨支部書記那里,讓他說服我。后來那個書記就跟我說,說了好久,最后我就答應(yīng)了,不去了。后來我站在那里,眼巴巴看著我爸他們坐著那個解放牌的大篷車走了,特失望,那時候就特別想去世界的各個地方,充滿想象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