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殃及歐元
高盛公司在為希臘遮掩財政赤字的同時,還購買了德國20年期的10億歐元信用違約互換(CDS)保險。信用違約互換,也稱信用違約掉期。信用違約互換是將參照資產的信用風險從信用保障買方轉移給信用賣方的交易。信用保障的買方(即美國高盛)向愿意承擔風險保護的保障賣方(即德國金融機構)在合同期限內支付一筆固定的費用;信用保障賣方在接受費用的同時,則承諾在合同期限內,當對應信用違約時,向信用保障的買方賠付違約的損失。這樣,一旦希臘債務出現支付問題時,高盛便能由承保方即德國金融機構補足虧空。這讓高盛成功規(guī)避了希臘債務違約所帶來的風險。
由于德國是歐元區(qū)最大的經濟實體,這必然將德國拴在希臘的債務鏈條上。一旦希臘政府出現支付危機導致高盛的投資無法收回,那么德國銀行就要支付巨額的保費損失。而美國的高盛不僅能大發(fā)其利,還能將損失轉嫁給歐元區(qū)領導國--德國的金融機構,從而打擊歐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