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國居住的兩年,林徽因是寂寞的,尤其在父親去歐洲各國開會的時候。畢竟這是她第一次從早到晚孤單地打發(fā)二十四小時,她才十六七歲,又是一個人在異鄉(xiāng)天涯。后來她這樣回憶那時的情景:“我獨自坐在一間頂大的書房里看雨,那是英國的不斷的雨。我爸爸到瑞士國聯(lián)開會去,我能在樓上嗅到頂下層樓下廚房里炸牛腰子同洋咸肉。到晚上又是在頂大的飯廳里獨自坐著,一個人吃飯,一面咬著手指頭哭—悶到實在不能不哭!”
在倫敦,林長民為愛女雇了兩名教師輔導(dǎo)她英語和鋼琴。英語教師斐理璞為人樸實忠厚。斐理璞母女一起住在林長民寓所,她們很快成了林徽因信賴與喜愛的朋友。9月,林徽因考入愛丁堡的圣瑪麗學(xué)院,學(xué)校距住處阿門二十七號兩英里多路,由小路穿過一個公園,出園門即是學(xué)校,走大道就得雇車。校長是個七十來歲的孀婦,但熱情而誠懇。在這所學(xué)校,林徽因的英語愈加嫻熟純正,后來她一口流利優(yōu)美的英文贏得了哈佛校長的女兒費慰梅由衷的贊賞,兩人成為最好的朋友。
林徽因與英文家庭教師斐理璞的友誼,由斐理璞本人延伸到她的親友,她和她們真誠交往,成為親密的朋友。斐理璞姻戚克柏利經(jīng)營一家糖果廠,林徽因經(jīng)常吃他的可可糖,前后吃了不下三個木箱。多年后,徽因仍感慨回憶,不能忘懷。還有一位柏烈特醫(yī)生,他有五個女兒,她們和徽因相處又是另一番親切。
1921年夏天,林徽因隨柏烈特全家去布萊頓海邊避暑,一個多月里差不多天天下海游泳,和醫(yī)生的幾個女兒一起度過了一段浪漫時光。姑娘們泡在溫暖的海水里嬉戲,頭上是藍天白云,她一時竟忘卻了在倫敦的父親,真切感受到異國生活的情趣。
布萊頓離倫敦很近,這是座非常美麗的海濱小城。其他地方的海灘大都是沙灘,而在布萊頓的海灘上都是大大小小的鵝卵石,走在上面會有痛痛的感覺,但走完后坐下來會感覺腳底非常舒服,像按摩過一樣。柏烈特一邊活動著關(guān)節(jié),一邊招呼女兒們下水,他有五個漂亮的女兒:吉蒂、黛絲、蘇珊、蘇娜、斯泰西,每一個都亭亭玉立。六個漂亮的女孩成了沙灘上的一道風景線,徽因按照黛絲教的動作不停地劃水。
上岸休息的時候,她們都用沙子把自己埋起來,然后曬太陽。最小的妹妹用沙子堆了一個城堡,當快要成功的時候,城堡塌了,她對黛絲喊道:“快來幫忙,工程師?!?/p>
林徽因不解,問:“黛絲,為什么叫你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