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宣王羋良夫內心很是沖動,極想質詢龐涓幾件事情。但他有一種不可動搖的大國地位感,但凡開口,必須在列國之后、盟主之前,雖不能說一言九鼎,也須得是排解紛紜,否則何以昭彰楚國的尊嚴?羋良夫對楚國的實際利益很清楚。楚國東北和齊國交界,正北和魏國、韓國接壤,西北和秦國相鄰。在七大國中,楚國的接壤大國僅僅次于秦國,秦有五大鄰國,楚有四大鄰國。對于齊魏韓三國,楚國當然無法問津,但對于秦國,楚國的覬覦之心則由來已久。秦國西南部和楚國西北部,均是層巒疊嶂山重水復的艱險地區(qū),道路崎嶇,易守難攻,秦國一個武關卡在西南要沖,楚國頓時沒有辦法向西北伸展。這一片廣袤山區(qū)里隱藏著幾塊豐饒的綠色盆地,漢水盆地、丹水盆地、漾水盆地,都是肥美家園。一旦拿下這一帶山水,就會順利越過藍田塬,進入渭水平原,秦國就可一鼓而下。以楚國的實力,挑戰(zhàn)其他大國雖力不從心,但對付秦國這個日益萎縮的西部諸侯,還是有力量的。但有一個先決條件,就是其他大國必須不干預,尤其是魏國不干預。要實現這個心愿,六國會盟正是最好的時機。楚宣王打定的主意是,只要魏國贊同或默許楚國對秦動手,楚國就在任何盟約上書名蓋印,否則便不承認任何盟約。魏王給楚國的密簡上有“六國會盟,楚有大利”八個字,似乎比對韓趙的密簡實在了許多。所以楚宣王沒有急于開口,他要看龐涓如何拆解這個謎團。
龐涓看看齊威王、燕文公和楚宣王,拱手微笑道:“敢問齊王、燕公、楚王,有何指教?”
三人神色各異地默默搖頭,齊威王微笑,燕文公矜持,楚宣王冷漠。
實際上龐涓早就料到了五國君主急不可待的心情,對由自己親自揭開會盟主題并代魏王進行先期磋商,更是感到驕傲。他清清嗓子,再次向五王拱手道:“五位國君,龐涓既蒙魏王委做六國會盟特使,自當代魏王向五國之君闡釋此次會盟主旨,并行先期磋商。魏王以為,方今天下,周室衰微,諸侯紛爭,弱肉強食,春秋時期的一百多個大小諸侯已經減少到三十余個。而這三十多個諸侯國,實在是由七大國主宰乾坤。自春秋以來,天下兵連禍結業(yè)已三百余年,魏王體恤天下蒼生,披肝瀝膽,謀劃天下和平之道。道在何方?在六大國會盟定天下?!?/p>
說到這里,五國君主的眼睛一齊盯住了龐涓,凜凜生威。他們根本不相信魏國會披肝瀝膽謀劃天下和平之道,他們關心的是六國定天下如何定法?利害沖突如何擺平?魏國想得到何等利市?自己得失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