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王“革命”動機怪
洪秀全,原名洪仁坤,廣東花縣人。他爹是鄰近諸村的保正(注),家里薄有田產(chǎn),社會地位和經(jīng)濟條件在當?shù)厥呛玫?。他有兩個哥哥,三兄弟中唯有他讀書求功名。洪秀全7歲入本地私塾讀書,從13歲考到30多歲,考了四次,都未能考上秀才。洪秀全學問太陋,總是達不到小學畢業(yè)水平。1857年“太平天國”刊印頒行的經(jīng)典官書之一《天父詩》,收選了500首“天王”的大作,其中476首是洪秀全進入南京頭三年中寫給后妃的,叫妻妾宮女們背誦。我們可以學習一下天父的詩,是洪天父訂的“十該打”條規(guī): 服事不虔誠一該打。硬頸不聽教二該打。
起眼看丈夫三該打。問王不虔誠四該打。
躁氣不純靜五該打。講話極大聲六該打。
有喚不應聲七該打。面情不喜歡八該打。
眼左望右九該打。講話不悠然十該打。(詩17、詩18)
起眼看主是逆天,不止半點罪萬千。(詩197)
看主單準看到肩,最好道理看胸前。(詩237)
因何當睡又不睡,因何不當睡又睡。
因何不顧主顧睡,因何到今還敢睡。(詩294)
看完“天王”創(chuàng)作的這些詩歌,大家就會明白他為什么四次參加科舉都考不上了?!疤焱酢痹谝辉俾浒竦焦_造反期間,不止一次坐館當私塾先生,教小孩識字和文化基礎知識,私塾先生是當時相當多老童生所從事的不固定職業(yè)。一般說來,此類老童生的收入比普通農(nóng)民好不了多少,只是身份不同罷了。 1837年洪秀全第三次參加科舉,并再次落榜。這個一向自視極高并被族人寄予厚望的人,這回現(xiàn)大了。精神、心理受到巨大打擊的洪秀全,回到家里,隨即大病一場,發(fā)燒做夢,據(jù)說夢見了上帝。洪秀全夢里的上帝是個身著黑袍、背一把龍泉劍的白胡子老頭。進過教堂的人看見過耶穌像、圣母像,上帝是什么模樣?上帝是個靈。洪秀全見到的大概是太上老君。全知全能的上帝,也不知道用什么語言跟他交談,沒準上帝也會講客家話。反正就這么個人,把龍泉寶劍交給他,讓他到人間斬邪留正,并且跟洪秀全說你是我的二兒子。上帝唯一的兒子應該是耶穌基督,他非說是上帝的二兒子,這容易讓上帝解釋不清楚,人品敗壞、滿口誑語嘛。燒糊涂了的洪秀全依稀記得一本宣揚基督教的小冊子上有天主上帝幾個字,經(jīng)過本土改良,他開始小范圍傳播他的“教”。這應該是強烈刺激造成的輕度精神病變。 不過,洪“天王”勇氣實在可嘉。1842年,洪秀全第四次參加了科舉考試,卻依舊不盡如人意,榜上無名。一起落榜的馮云山出于對考試的極端不滿,從星相術角度看出洪秀全“多異相”、“有王者風”,鼓動洪秀全造反。馮的勸說,符合洪秀全燒糊涂時的夢幻,于是洪“天王”徹底斷了科舉仕進的念頭。老洪決心造反之后,正式改名為洪秀全。據(jù)學者潘旭瀾(注)分析,洪先生改名是很費一番心思的,秀全拆開,是“禾(吾)乃人王”。回顧洪“天王”走過的這些路,簡括地說,進不了學,考不上秀才,是造反的決定性原因,造反是為了做人王。做了人王,不但可以實現(xiàn)“等我自己來開科取天下士”,還能夠“手握乾坤殺伐權(quán)”,殺盡所痛恨、憎惡的人。當然不只是造反、報復,更重要的是占有和享受:占有一切,“禾乃玉食”,“世間萬寶歸我所有了”。這些早期直言不諱的言志,說明了洪走上“革命”道路的初衷(注)。
“太平天國”真是中國近代史上的一幕滑稽劇。甭管什么宗教都是博愛不殺生,洪秀全創(chuàng)立的拜上帝教,目的卻是反政府。
注:保正是宋朝開始設置的意在加強民間統(tǒng)治的官職。500戶設一保正,掌管戶口治安、訓練壯勇等事。
注:潘旭瀾(1932-2006),漢族,福建南安人,1956年畢業(yè)于復旦大學中文系。其所著《太平雜說》在史學界影響很大,是一部不多見的優(yōu)秀作品。 注:參閱潘旭瀾《色情、貪腐與殺戮:揭開洪秀全的歷史真面目》,原載于《炎黃春秋》2005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