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學子的反思(1)

相約北大(2) 作者:秦春華


《無題》

學生姓名:畢晨

錄取院系:經(jīng)濟學院

畢業(yè)中學:山東省煙臺第二中學

獲獎情況:

全國中學生英語能力競賽全國二等獎

全國中學生生物奧林匹克競賽山東賽區(qū)一等獎

第二十七屆全國中學生物理競賽全國三等獎

第九屆全國創(chuàng)新英語大賽華北賽區(qū)一等獎、全國三等獎

煙臺市級三好學生

鋼琴十級證書(初中階段獲獎)

高一暑假去了美國,印象最深的不是迪士尼,也不是伯克利,而是美國人的思維方式。當時的寄宿家庭是一家普通而典型的美國人,熱情,開放,百無禁忌。他們的孩子十一歲,有自己的交友圈子,有自己的網(wǎng)站,還有自己明確的個性與原則。她帶我去吃飯,飯前與我說好“to pay separately”,因為她的零用錢是自己幫人割草坪、照料寵物掙來的;她學習自由體操,與我聊得高興竟在餐廳的舞臺上表演了幾個側手翻,贏得滿堂喝彩。時值美國大選,這家人在外墻上用油漆漆上“Obama”,用的是熱情似火的紅色。我曾與寄宿家庭的媽媽談論美國的政治,具體的內(nèi)容早已忘記,只記得她臉上柔和而略帶嚴肅的表情,不是諱莫如深,而是一份積極參與的責任。

回來以后我想了很多很多。那份自由與民主流淌在他們的血液里,從不曾消散。這并不是崇洋媚外,只是對比之下的感慨。這就正如獨立宣言的高歌:“人人生而平等,權利自由?!?/p>

還記得高三晚自習,借了別人的MP5看《熱血高?!?,一邊沉浸在自己的熱血沸騰之中,一邊提防著隨時可能出現(xiàn)的班主任。同學說,《熱血高?!匪戳怂谋?,每一遍都是感觸良多?;蛟S,在家長和師長的眼中,這只是一群輟學的小混混打群架的故事,但在我們眼里,我們看到了信仰的力量,看到了無數(shù)人只為了一個信念打下去的堅持?;蛟S,這也值得尊敬。

信仰的力量。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