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需要快樂,生命不要著急。人生畢竟不是賽跑,因為你和任何一個人都不同,不同時起跑,不同時到達終點,不同時在一條賽道上。當你欣喜若狂地超越一個人,忽然發(fā)現(xiàn)不遠的前方還有比你跑得更快的人。不妨讓自己做一條河流,快與慢,盤旋與流動,四季與晨暮,冰凍與蒸騰,落花與游魚,晴好與雨雪,包容與懸浮,自由自在。人生本應如此,吃的時候就吃,睡的時候就睡,快樂的時候就快樂。
有人說,只有忙碌才能出成績,那可不一定。八十五歲高齡,精神矍鑠、瀟灑從容的金庸先生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回答,他說:“我的性子很緩慢,不著急,做什么都是徐徐緩緩,最后也都做好了,樂觀豁達養(yǎng)天年?!苯鹩瓜壬鷮W識淵博,著作等身,但他不尚奢華,而是羨慕“且自逍遙沒人管”的生活,飲食簡單清淡,七八分飽,衣著自然簡樸。他說:“人要善于有張有弛。武打小說打一會兒,就要吃飯,談情說愛,不能老是很緊張,要像《如歌的行板》韻律一樣,有快有慢。這樣對健康才有好處?!?/p>
“慢生活”是相對于當前社會匆匆忙忙的快節(jié)奏而言的另一種生活方式,這里的“慢”是一種意境,一種回歸自然、輕松和諧的意境。
中國當代學者林語堂,被譽為中國古典文化的最佳傳承者之一。他崇尚“自由和淡泊”以及“智慧而快樂的生活哲學”。在《生活的藝術(shù)》一書中,林語堂寫道:“讓我和草木為友,和土壤相親,我便已覺心滿意足。我的靈魂很舒服地在泥土里蠕動,覺得很快樂。當一個人悠閑陶醉于土地上時,他的心靈是那么輕松,好像在天堂一般。事實上,他那六尺之軀,何嘗離開土壤一寸一分呢?”從他的語言中,我們不難看出,大自然中的草木、土壤對于林語堂來說,是多么的重要。
當初林語堂寫這本書,目的是想把閑適的東方哲學介紹給當時忙碌的西方人,希望他們能從快速發(fā)展的社會中解脫出來。然而,短短幾十年,情形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西方人跳出了快生活的桎梏,而中國人卻開始為了賬單、房子而忙碌。發(fā)展節(jié)奏過快,諸多問題也初露端倪,影響著人們的生活:資源過度消耗,環(huán)境承受著越來越大的壓力;城市化發(fā)展太快,城市的房價產(chǎn)生了巨大泡沫;社會進入“汽車化”,一些大城市似乎一夜之間就變得擁堵不堪,空氣質(zhì)量也受到威脅。
圣者有言:欲速則不達。所有的這一切弊端,都可以成為我們要慢下來的充足理由。
是時候停下腳步,慢慢地享受生活了。享受親情、愛情、友情的美好,享受樹木、花朵、云霞、溪流、瀑布以及大自然的形形色色,享受藝術(shù)、旅行、讀書等精神上的補給,將身心融入到大自然中.中國人大都喜歡陶淵明這個人,他的田園詩中所描繪的境界至今仍為人們所向往?!傲直M水源,便得一山,山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痹谒膫魇烂鳌短一ㄔ从洝防?,因為大自然的田園風光如此之美,人的心情也變得從容淡然,竟然連時間都忘記了,不知今昔是何世。
所以,請你在看著當下的時候,找準自己的生活狀態(tài)。放慢你的腳步,因為這是你自己的生活。把腳步放慢,不是磨蹭,更不是懶惰,而是讓速度的指標“撤退”,讓生活變得細致。慢,是一種生活態(tài)度,是一種健康的心態(tài),是一種積極的奮斗,是對人生的高度自信。
未來的世界,天寬地闊,請你慢慢來,不著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