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開始就有人預言,梅帥元搞不成“劉三姐”,不是沒有道理,因為這個題材不僅極其敏感,還是碰不得的“高壓線”。
廣西文藝界最包容,可以一百個放心乃至縱容地任由張藝謀、陳凱歌、張軍釗、何群等人搞藝術實驗,成就了中國電影“第五代導演”。
廣西文藝界也最不包容,任何人都不能輕易觸碰“劉三姐”,若是對方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稍有閃失就會遭到群起攻之,最后難堪收場。
這個“疙瘩”緣起于50年前,是長春電影制片廠和廣西電影制片廠聯(lián)合拍攝電影《劉三姐》時,親手打的“死結”。
當時電影已經開拍了,導演蘇里不顧廣西方面反對,要臨時撤掉19歲的彩調演員傅錦華,換上17歲的桂劇演員黃婉秋,從而開啟中國文藝界對口型“假唱”的先河。
直至今天,仍有很多人不知曉,在電影中看到的“劉三姐”是黃婉秋扮演的,而聽到的“劉三姐”則是傅錦華配唱的。
電影《劉三姐》改編于1958年編寫的同名彩調劇,原作者共有6位。
該片全球公映后,被譽為中國民族歌劇之王,幾位彩調劇作者,看到銀幕上的編劇署名只有“喬羽”一個人,隨后就一紙訴狀告上法庭……不僅驚動了中宣部領導,還惹出連環(huán)式侵權訴訟。
“劉三姐”確實惹不起,這下地球人都知道了。
有人開玩笑說,如果你愛他,就讓他去策劃“劉三姐”,因為她會帶你去天堂;如果你恨他,也讓他去策劃“劉三姐”,因為她會帶你下地獄!
現(xiàn)在,梅帥元又來觸碰這根“高壓線”了,身后還跟著大導演張藝謀和他的創(chuàng)作團隊。
那時的梅帥元,根本還顧不了這些。對他來說,最大最關鍵的問題是,項目投資的錢在哪里?20萬啟動費用已經用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