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9年,英國戰(zhàn)時內閣曾經作出決定,作為經濟節(jié)約運動的一部分,各軍事部門在編制預算時應根據這個假定:“不列顛帝國在今后的十年內不會進行任何大戰(zhàn),不需要派出遠征軍。”1924年,我出任財政大臣,曾提請帝國國防委員會將這個規(guī)定重新加以審查,但是沒有人提議修改。1927年,陸軍部建議,1919年的決議,單就陸軍方面而論,應該延長為“從現(xiàn)在的日期起”的十年之內。這個建議得到內閣和帝國國防委員會的認可。1928年7月5日,這個問題再次被提出討論,那時我就以接受的態(tài)度提議:“各軍事部門的預算,應以十年內沒有大戰(zhàn)這句話為基礎,這個基礎應該一天一天向前推移,因而這個假定,應該每年由帝國國防委員會予以復核?!蔽疫@個提議為各軍事部門或自治政府留了后路,當他們認為適宜的時候,可以由他們按情況來決定提出這個問題。
有人爭辯說:接受這個原則就會使軍事部門陷入錯誤的安全感而滿以為可以高枕無憂,研究工作就會被忽視,鼠目寸光的見解就會流行起來,而牽涉到財政支出的部門尤其如此。不過,一直等到1929年我離開財政部時,我感到還是有希望的,因為世界和平看來可以維持,我覺得沒有理由作出新的決定,這并不是在事實上證明我有什么錯誤。直到1939年秋季,戰(zhàn)爭還沒有爆發(fā)。在這個局勢不穩(wěn)定的世界,十年的光陰是夠長的?!笆隉o大戰(zhàn)”的規(guī)定還加上它一天一天地往前推算,直到1932年還在生效。在那年3月23日,麥克唐納政府才正確地作出決定:可以認為這個假定業(yè)已取消了。
在這段時期中,協(xié)約國還保有足夠的實力和權利,可以阻止德國進行任何可被察覺的重整軍備的活動。而當時德國也不得不服從英國、法國和意大利所提出的強烈的聯(lián)合要求,迫使它遵守和平條約的規(guī)定。當我們重溫1930年到1938年這八年的歷史的時候,我們就知道我們曾有過那么多的時間。至少到1934年,我們還可以不損一兵一卒來阻止德國重整軍備。我們所缺少了的,絕不是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