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行羅馬人心目中最高榮譽——凱旋儀式,對已經(jīng) 54歲的愷撒來說也是首次。在此之前不是因為他功績不足,而是由于時間不夠,沒能舉行過凱旋儀式。整個凱旋儀式共持續(xù)了 10天,分四個階段進行,比龐培當年的兩天豪華許多。如此盛大的儀式,是因為愷撒足足擊敗了四個國家。也就是說,第一階段是慶祝征服高盧;第二階段慶祝戰(zhàn)勝埃及托勒密十三世和埃及公主阿爾西諾伊;第三階段慶祝擊敗本都國王法爾納凱斯;第四階段慶祝戰(zhàn)勝努米底亞王尤巴。法薩盧斯會戰(zhàn)中擊敗龐培的功績并沒有以凱旋儀式進行慶祝,除了認定那是屬于羅馬內(nèi)部的斗爭外,還有兩個原因:一是愷撒從來都走懷柔路線——不但不打壓敗將反而給予他們和勝利者享有同等權利的機會——如果此時刺激龐培余黨脆弱的神經(jīng)那是非常愚蠢的;二是愷撒自己大概也不想慶祝戰(zhàn)勝龐培的勝利,愷撒這個人雖然冷靜,卻并不冷酷。
不過凱旋儀式中在慶祝戰(zhàn)勝努米底亞王尤巴的同時也有慶祝塔普蘇斯戰(zhàn)役勝利的內(nèi)容。雖然塔普蘇斯的對手也是羅馬將領,但是在愷撒眼里他們和龐培是不同的。如果說愷撒把龐培看成“三頭政治同盟”中的盟友,那么在龐培死后仍負隅頑抗的那些羅馬人,在愷撒心中已與敵人無異。此外愷撒雖一貫善待俘虜,保全他們的性命、財產(chǎn),不予流放,但對于努米底亞王愷撒并未留情。于私,因努米底亞王尤巴曾全殲了庫里奧軍隊,殺尤巴對愷撒而言是為庫里奧報仇;于公,打敗努米底亞是對那些心口不一的羅馬同盟國的嚴重警告。因此愷撒和羅馬人完全有理由大事慶祝對尤巴戰(zhàn)爭的勝利。不論愷撒點子多么多,這一次的凱旋儀式他還是老老實實地按照傳統(tǒng)規(guī)矩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