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出現(xiàn)拍攝賽馬場鏡頭的這個問題之后,導演庫布里克和攝影師巴拉德之間的關系越來越僵了。1971年,著名影評人倫德納·馬丁為了完成《鏡頭之后》一書而采訪了巴拉德。巴拉德發(fā)表了自己對斯坦利·庫布里克的看法,并說了自己對《殺戮》一片在攝影風格方面所作的貢獻?!啊稓⒙尽凡捎玫氖俏乙回炆瞄L的黑白對比強烈的風格。那時,我并不認為庫布里克是多么偉大的導演,但他對電影劇本的巧妙處理卻給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在拍攝過程中,庫布里克總是把他那非常規(guī)的攝影理念強加給巴拉德。但是,庫布里克堅持用25毫米鏡頭來拍攝橫搖和推軌鏡頭,這樣可以使得《殺戮》的視覺效果更加震撼,而在1956年,25毫米鏡頭是當時拍電影用的最寬的鏡頭之一。但巴拉德不同意庫布里克的看法,他擔心這樣拍攝出來的鏡頭可能會失真。他所不知道的是庫布里克所追求的正是失真和對現(xiàn)實的夸張表達。庫布里克相信自己對電影攝影的想法是完全正確的,但經(jīng)驗豐富的巴拉德卻無法接受他這種非傳統(tǒng)的想法。不管怎樣,正是在他們兩個風格完全不同的攝影人的作用下,才產(chǎn)生了《殺戮》這部影片中令人稱奇的視覺效果。
庫布里克和巴拉德在影片拍攝上的分歧實際正是庫布里克不愿按照好萊塢既定規(guī)則出牌的表現(xiàn)。根據(jù)庫布里克的安排,工作人員在拍攝現(xiàn)場準備好跟拍鏡頭設備,為了使這個跟拍設備可以在房間和房間之間自由移動,庫布里克讓人把片場房間的墻做成可以打開的那種。這種攝影技術后來對很多電影產(chǎn)生了巨大影響。40年之后,當攝影師麗莎·里茲勒讓艾伯特·休斯和艾倫·休斯兄弟看了《殺戮》之后,他們就在影片《威脅2:社會》和《為錢賣命》中運用了這一攝影技術。
庫布里克用跟拍設備拍攝時,辛格也在現(xiàn)場,他親眼看到了庫布里克在現(xiàn)場指揮取景、位移、拍攝等細節(jié)工作?!八固估臄z第一個鏡頭時就是用了取景器,較老的米切爾攝影機用的取景器其實是校正視差瞄準器,它是可拆卸的。事實上,對于一個對取景和布景都很在行的導演來說,通過取景器來對鏡頭按照自己的想法進行調(diào)整是很正常的。他拍攝的這個鏡頭屬于《殺戮》整個影片的開頭部分,而這個很長的跟拍鏡頭給整個影片的拍攝風格奠定了基調(diào)。我并不想說那是‘庫布里克式的長鏡頭’,但事實上它確實應該這么稱呼。雖然在他之前也有很多導演用過這樣的拍攝手法,但他在后來拍攝的眾多影片中也都用了這種特別的拍攝手法,也就自然成了庫氏影片的一大特征。拍攝時,跟拍鏡頭的設備在房間和房間之間自由出入,會讓人覺得似乎房間的門和墻都是不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