丸海的城下町大致呈棋盤狀。街道寬窄及大小也多半相同。每三條縱巷與橫巷的交口處都設有崗哨,由引手輪班守著。對時不時在街上巡邏的同心來說,崗哨也是重要的據(jù)點。
另一方面,船奉行麾下也有同心小頭和同心,還有海邊的磯哨,守磯哨的人,被稱為“磯番”而非引手。不僅要維持港口治安,從觀潮臺瞭望大海與天空,隨時觀測天候與風向、潮流及波浪大小并加以記錄,也是他們的工作之一。
崗哨,等于是街區(qū)的集會所。每隔三條縱巷出現(xiàn)的崗哨同時建有防火的瞭望臺,所以引手也得輪班注意有無火災發(fā)生。簡而言之,舉凡城下町發(fā)生的事樣樣都管,有必要的話,事事都做,這就是崗哨扮演的角色。這種運作架構,雖是常年一點一滴打造出來的,但有人曾告訴阿呆,能夠落實到如今這種模式,主要還是在現(xiàn)任藩主盛繼公繼承后的事。
處理護城河外(也就是町場)的案件本是町役所的工作,但井上家貴為匙家,家主井上舷洲是獲準報上全名且隨身佩刀的士族階層,因此,接獲琴江小姐橫死的消息后,公事方派了兩名官差來到井上家。
阿呆當然從沒踏進過護城河內的官方地區(qū),也沒去過其他的武人宅邸,所以就算只是遠眺,這仍是她頭一遭見到官府的差爺。兩名差爺寬褲颯然作響,大步邁向里屋的身影看起來非常英勇。琴江小姐究竟發(fā)生了什么事,是誰對琴江小姐下毒,梶原家的小姐消失到哪兒去了……這些在瞬間層層堆疊、令井上家眾人兩眼發(fā)黑的謎團,似乎很快就能被差爺解開。
相較之下,比公事方遲了一步趕來的町役所同心,看起來一點也靠不住。事出突然,町役所同心連引手也沒帶就獨自匆匆趕來,雖也曾進入里屋,卻一下子就出來了,之后,便一直摸著自己的后頸,像無頭蒼蠅似的轉來轉去。與町役所同心不同的是,這個人和啟一郎少爺交情深厚,平時也常出入井上家,阿呆也認識他。
他叫做渡部一馬。雖不知道實際年齡,不過好像比啟一郎少爺年長幾歲。他們兩人以前是道場同修,而啟一郎少爺當年習劍時,正好是在阿呆這個年紀,已是陳年往事了。長大后,兩人雖然地位不同,卻能時時保持聯(lián)系,一定是因為志趣相投吧。
對阿呆來說,這點很不可思議。因為渡部先生和啟一郎少爺?shù)膫€性簡直天差地遠。不管是流行病發(fā)威,診療室被病人擠得水泄不通,或是半夜失火導致多人受傷,海浪滔天令船翻覆……無論再怎么十萬火急,啟一郎少爺永遠從容不迫,語氣從不慌亂,溫柔的眼神也沒變過。甚至,就連現(xiàn)在面對宛如噩夢的琴江小姐之死也是如此。啟一郎少爺比任何人都先振作起來,安撫哭泣的阿靜姐與阿呆,當機吩咐金居先生檢視屋內各處,確認門戶安全及火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