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
成功不僅是金錢
本書的作者是奧里森?馬登博士(1848-1924),他被公認為美國成功學的奠基人和最偉大的成功勵志導師,成功學之父。 這位看上去風光無限的偉人,出身其實十分的貧寒。父母早逝的他不幸得淪為農(nóng)場的雇童,10年的雇童生活一度讓他絕望。他終于在14那年勇敢的出逃,不過在那時,1862年的美國,一個14歲的男孩除了當一名童之外工并無其他出路。這時的馬登如同美國早期的那些偉人一般,抓住一切學習的機會,饑渴的汲取各種知識。直到23歲,馬登才有機會邁入大學的大門。馬登的人生從此風聲水起,學業(yè)事業(yè)雙豐收。但是命運弄人,連年的天災讓馬登的酒店事業(yè)毀于一旦。此時的馬登已經(jīng)年近40,他不再是人們眼中那個“幸運的馬登”,而是一個負債者。
酒店事業(yè)的失敗讓馬登反思了自己的人生,他忽然想起,自己在做童工的那段日子里,是塞繆爾?斯邁爾斯的《自己拯救自己》一直激勵的自己前進。馬登認識到,酒店總有倒閉的一天,但是勵志著作帶給人們的光明與動力卻是無止境的。馬登立即著手成功學著作的寫作。1894年,馬登的處女作出版并獲得了巨大成功,第一年就再版11次。到1905年前后,僅在日本就售出近100萬冊。
自此以后的馬登一直致力于成功學著作的寫作,他熱心于幫助那些感到迷茫的年輕人,指點他們走出泥沼,走向人生的幸福與成功。
這本《逼良為優(yōu)》是馬登晚期的作品之一,在國內(nèi)也是首次引進。晚期的馬登不在執(zhí)著于片面的精神上的成功,他發(fā)現(xiàn)單純追求精神成功并不符合大眾的奮斗軌跡,謀生的技能的成熟能讓人更加容易的達到精神上的成功,而只有極個別的天才才能在始終的貧困中追求自我的實現(xiàn)。世界需要這些天才,可是他們并不具備普遍性。
他開始研究如何讓平民大眾走出平凡,讓他們不至于淹沒在平庸的生活中。他大量研究成功者的事例,并找出其中與一般人的差別,尋找符合大眾特點的成功道路,而本書就是其晚年的研究成果。
即便是如此,馬登還是堅持真正的成功不在于數(shù)不盡的財富,從平凡的自我到優(yōu)秀的自我,從自我唾棄到自我認可,我想著才是這位奮斗終身的老人希望人們追求成功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