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前言(2)

東亞史(插圖第4版) 作者:(美)羅茲·墨菲


讀者可以從附于每章之后的參考資料或其他重要資料(除了正文所引用的文獻之外)中,獲得進一步閱讀的文獻或網(wǎng)絡資源的相關(guān)信息。各章長度大致相等。本書可單獨用于(或加上一些教參)一學期或一學年的課程。作者根據(jù)四十多年的教學經(jīng)驗撰寫了本書。憶昔當年,作者有幸作為費正清和賴肖爾的助教涉足東亞研究,此書的完成也是對他們最好的懷念。費正清、賴肖爾兩位先生是東亞研究的拓荒者,他們合作撰寫了東亞研究的系列基本教材:《東亞:大傳統(tǒng)》(1958年)、《東亞:現(xiàn)代變遷》(1965年)和一卷本的《東亞:傳統(tǒng)和變遷》(最新版本是1989年。1961年賴肖爾被任命為駐日大使,有關(guān)現(xiàn)代日本部分的撰寫任務遂交給艾伯特·克雷格[Albert Craig])。三位先生以哈佛大學為起點,建立了非常成功的東亞課程。

人們或許會問,現(xiàn)在已經(jīng)有很多東亞史方面的教材,也有不少關(guān)于中國歷史和日本歷史的教科書,那為什么還需要這本教材?這是因為沒有哪一本教材是完美無缺的,包括本書。但是,每本教材都應該適應不同教師和不同程度課程的需求。雖然已經(jīng)有了不少教材,但是,東亞歷史研究領(lǐng)域的教材還遠遠不夠,特別是和歐洲史、美洲史或世界史相比(盡管東亞歷史的范圍大于西方歷史)。我們對于歷史中什么才是重要的認識也在不斷變化。這為新的論述提供了新的個案,促使本書更加關(guān)注諸如婦女地位、普通百姓的生活、城市的作用、環(huán)境,以及朝鮮、越南的重要性等其他教材常常忽略的問題。

對包羅萬象的東亞歷史,現(xiàn)有的任何一本史書都比不上只作最簡單的介紹,然后以此激起人們進一步探索的興趣。限于篇幅,必須對東亞歷史的各個主要方面進行簡縮。在這個過程中,要分清主次,不能面面俱到?;诖耍掖篌w上是按照各個地區(qū)或文化的規(guī)模、人口和發(fā)展程度來安排論述分量。此外,對于不少地區(qū),我們?nèi)狈ψ銐虻馁Y料,特別是早期歷史方面的資料。因此,比如大約1500年前的日本、大約1850年前的朝鮮和大約1800年前的越南,在本書中所占的分量就遠不如中國,因為中國至今仍保存了從大約公元前2000年以來各個歷史朝代史實的文字記載。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