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平時勤于維系整理人脈,等到需要人脈的時候,才能及時發(fā)揮作用。書到用時方恨少,人脈也是一樣,“平時不燒香,臨時抱佛腳”是絕對行不通的。這樣別人會覺得你是一個急功近利、過河拆橋的人。他們會遠離你,在你需要他們幫助的時候選擇袖手旁觀。做好人脈的“保鮮”工作,才能讓人脈在關鍵時刻很“保險”。很多人鄙夷那些勤于整理和升級人脈的人,以為他們是投機者和拍馬屁的人。其實,在現(xiàn)代社會里,奉承別人很多時候是一種途徑。因為只要說得好、說得到位,所有的奉承話都是贊美之詞,會讓對方聽了很舒服。這是維系人脈的最重要的法寶。
很多人擁有自己的人脈,卻缺乏對人脈資源的有效整合。因為我們時間和精力有限,不可能和每個人都保持很密切的聯(lián)系,這就需要根據(jù)各個朋友的情況,確定不同等級的聯(lián)系頻率。聯(lián)系辦法也有很多種,打電話、寄明信片、電郵、短信、QQ、MSN等,都可以成為維持人脈溫度的有效方式。
另外,如果我們對人脈分級不夠嚴密,錯把好鋼用在了刀背上,結果便事與愿違了。我們應該將時間和精力用在回報率高的人脈上。畢竟人脈是錢脈,也是命脈,忽視不得。
姜曉東大學畢業(yè)之后,起初做高端產品銷售,因為沒有很好的人際關系基礎,又缺乏拓展人脈的經驗,銷售業(yè)績很不好。他唯一能利用的人脈,就是過去的大學同學了。他經常打電話給自己過去的同學,向他們傾訴自己的煩惱,請他們幫助自己。然而很快他就發(fā)現(xiàn):這些老同學雖然“交情”是沒得說的,他們都真心實意地想幫助自己,但他們都和自己一樣,是初涉社會的菜鳥,除了給自己一些安慰和鼓勵之外,起不到什么實際的作用。
左思右想之后,姜曉東作出一個大膽的決定:學打高爾夫球。他不惜將自己微薄的工資全花了出去,去參加擁有大量上層人士的高爾夫俱樂部。因為他意識到,自己的客戶應當是處在中高檔生活階層的人,而自己平時接觸的人都是一些普通的工薪階層,所以,必須整理和升級自己的人脈圈子。只有多接觸能幫助自己的人,才能在工作中大顯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