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見,在選擇擁立載湉做皇帝這件事情上,慈禧采用的是典型的鐵腕加高壓的處理方式,名為商量,實則根本不容別人提出不同意見。所以盡管在場的“諸王皆愕”,但卻畏于慈禧的氣焰,“不敢抗后旨”。慈禧就這樣輕而易舉地實現(xiàn)了自己的政治構(gòu)想,小小的載湉在他的嬸母兼姨媽的策劃下,一躍成了大清王朝的新君!
按照常理,自己的兒子當了皇帝,身為父親的奕譞應(yīng)該最高興了。但事實卻恰好相反。慈禧的這一決定對于身在現(xiàn)場的奕譞來說,并不亞于一記晴天霹靂,驚得他當場失聲痛哭,且“伏地暈厥”。慈禧見狀,喝令奕譞退下,而奕譞此時竟然不能自己站立起來。虧得其兄奕訢叫來內(nèi)侍,才將奕譞扶掖而出。
在聞聽自己的兒子要當皇帝的消息后,奕譞為何這樣驚懼呢?這其中的原因可以說非常復(fù)雜。一方面,以奕譞長于皇家的經(jīng)歷,他知道皇位那個玩意兒實在不是人坐的地方。同時,他也應(yīng)該想到慈禧越過常例,不為同治皇帝立嗣,而為咸豐皇帝立嗣,必然在日后招來無窮的麻煩,搞不好就會連累自己的兒子。另外,最重要的一點是,以他對慈禧的了解,自己的兒子這么年幼就在其卵翼下當皇帝,絕非是兒子的福分。不但不是福分,而且很有可能帶來巨大的災(zāi)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