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角的詩意
比起中環(huán)的置地廣場,和尖沙咀遍地的奢侈名店,夢妮顯然更愛旺角。
那些陳列在櫥窗中的華衣美服在她的概念中,似乎都很遙遠(yuǎn)——并非遙不可及,而是她根本無意觸碰。
她愛的是“不夜天”旺角。豬肉鋪、茶餐廳、漫畫店、時裝店……都在此魚龍混雜之地和平共處,每個人在這里都找得到自己的所需。
不過話又說回來,誰能不愛旺角?`
旺角處于港島與九龍的銜接處的中段,因旺市之角而得名。旺角是全球人口密度最大的街區(qū),區(qū)內(nèi)車水馬龍人影綽沖,各色人等是你未唱罷我已登臺,也號稱是香港最熱鬧的地區(qū)。
無論上班日或者周末,都像過節(jié)般人多的西洋菜街是旺角的命脈,周末行車道變成行人步道,充塞著街頭表演者與圍觀者。與其平行的是被稱為“女人街”的通菜街,流動商販?zhǔn)圪u各種平價商品。雖然遠(yuǎn)近聞名,但女人街其實并沒有多少香港本地人,充斥的全是不明所以的外地客。
再前行,便是“波鞋街”,波鞋店聚集之地,幾乎每個香港人都曾在這里買過一雙運動鞋。許多運動鞋品牌都會生產(chǎn)與不同藝術(shù)家、設(shè)計師聯(lián)合推出的限量版?!安ㄐ帧北闶沁@些限量版球鞋的天堂,價格自然也不便宜。
隱藏在各式消費場所的是一間又一間的樓上書店,田園書屋、樂文,還有只售二手書與古書的梅馨書店與專售文史哲的序言書室。二樓書店的白色招牌,又與那廂“紅燈區(qū)”的黃色招牌遙遙呼應(yīng),兩個極端的行業(yè),卻能在這里并存,這就是旺角。
不似尖沙咀、中環(huán)、銅鑼灣等地,旺角沒有燈火通明裝潢奢華的大型百貨公司,卻有不少各具特色的小商場。如買唱片或租度假屋必到的信和中心、專賣計算機(jī)影音用品的星際、中學(xué)女生昵稱為“旺中”的平價女裝商場旺角中心與新之城、專賣手提電話的先達(dá),躲在一角為玩具迷而設(shè)的皆旺……
旺角的關(guān)鍵詞從不是“生活品位”與“高尚”,而是“平價”與“草根”,還有人人掛在嘴邊的“MK文化”。
MK是旺角的英文MongKok的縮寫。常在這里盤桓的青年叫做“MK人”。香港本土人也說不清“MK文化”到底是什么,只是全香港的時髦青少年都跑來這里逛街,這里有他們喜歡的漫畫、二手CD、卡通模型、街頭時裝。都說銅鑼灣、尖沙咀、中環(huán)時髦,其實都是舶來品,無甚特色。而旺角的青少年才真正玩出了香港的街頭時尚,他們的打扮一看便和銅鑼灣、尖沙咀、中環(huán)不一樣。
在旺角,常常能遇見歪戴著棒球帽,穿著寬大牛仔褲的街舞少年。偶爾還會有舞蹈社團(tuán)在街頭即興起舞。不禁我想到東京池袋西口公園里的暴走族們。但香港少年們遠(yuǎn)遠(yuǎn)沒有池袋少年們的戾氣與狂放——音樂響起時,他們舞蹈得肆無忌憚;音樂休止后,他們又變回了那群靦腆少年,會偷偷地壓低帽檐,對周圍鼓掌的民眾輕聲說句“多謝”,便快速退場。
作為港式潮流的擁戴者,和《Cosmopoliton Milk》忠實讀者的夢妮,自然不會放過西洋菜街。這里的兆萬中心、瓊?cè)A中心、潮流特區(qū),都是香港時尚雜志每期搜羅的重點。這些裝潢簡陋、面積狹小的店鋪毫不起眼,賣的東西卻并不便宜。潮流特區(qū)里的DREAM和兆萬中心的GAZELLE都銷售價格不菲的inside時裝。比如GAZELLE便曾賣過LV的摩托車頭盔。而今年大熱的日本潮流品牌Undercover在這里也擁有一排貨架,那些厚底細(xì)帶松糕鞋還曾讓夢妮驚叫連連。
“不夜天”旺角沒有黑夜,也沒有卡門,只有最本土最港味的世俗生活。這純粹的市井之氣,卻也是旺角最獨特的詩意。
從王家衛(wèi)的《旺角卡門》開始,旺角就擁有了自己的美學(xué)和生命力。但比起爾冬升、杜琪峰、劉偉強(qiáng)電影里,那個時刻置身黑夜與白天分野的旺角,我更愿意用達(dá)明一派的一句歌詞來形容旺角:
恐怕這個璀璨都市,光輝到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