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貶值的錢和恐怖的黑死病(1)

貨幣是個什么東西 作者:覃方


研究希臘和羅馬的歷史,正是為了看清人類社會最令人敬畏的成就是如何自我毀滅的。

——阿諾德·約瑟夫·湯因比

歷史學家中總不乏有一些人偏好歌功頌德,獨立學者們卻往往對此不屑一顧。假如一位帝王功過相當,按照學院派的邏輯,恰是無功無過,等于一輩子什么也沒干。但事實上功就是功,過就是過,絕不可混為一談,否則就會使歷史失去價值。此外,歷史是無法還原細節(jié)的,例如今天的希臘人身上是否流著斯拉夫人的血液,這是連他們自己都無法回答的問題。在閱讀歷史的過程中我們必須清楚該要記取的是什么,歷史的經(jīng)驗在于它的邏輯,而非故事本身。

當古羅馬帝國因“四帝共治”而產(chǎn)生分裂之后,原本就難以遏制的通貨膨脹愈發(fā)地勢不可當,再加上官僚集團為了滿足自己的窮奢極欲而不斷加重賦稅和稀釋貨幣。到了君士坦丁時代,西羅馬已經(jīng)不存在經(jīng)濟可言了,政權奄奄一息;東羅馬由于地理以及軍事上的優(yōu)勢,境遇相對西羅馬要好一些,但亦處于絕對的危機之中。

君士坦丁登上皇位之后,為了保住東羅馬帝國的政權,進行了一系列改革,最終廢除了“四帝共治”,重新統(tǒng)一了羅馬帝國,一直到他建都君士坦丁堡之后,羅馬政權總算是被挽救了下來。但好景不長,公元378年,哈德良堡戰(zhàn)役①使得羅馬帝國再次被一分為二。到了公元526年,羅馬皇帝查士丁一世去世,他的侄子,一個叫做查士丁尼(此處往后同名者皆指查士丁尼一世)的家伙登上了皇位。此公并非昏君,但也絕不算是什么圣君,他的好大喜功給國家?guī)淼臑碾y遠大過其修訂法典的功績。他的結(jié)局是個悲劇,假如人有靈魂的話,這位帝王恐怕做鬼也不會服氣,那場大瘟疫在他腦海中留下的問號是他至死都不能看明白的。如果將這段歷史制作成幻燈片,讓它一一投射在我們的視網(wǎng)膜上,我們會發(fā)現(xiàn)歷史總是會成為金錢的木偶,查士丁尼被狠狠地擺了一道。

很多時候,歷史的軌跡就像骨牌,貨幣則是制造這些骨牌的工程師,同時,第一張骨牌的推倒也往往是由它親自動手的。

查士丁尼繼承了東羅馬帝國的皇位之后,便開始過起了東征西討的癮。此時的東羅馬還有另外一個名字,叫做拜占庭帝國,拜占庭本是君士坦丁堡的原名,后因其成了帝國之都,故而東羅馬帝國亦漸漸地被稱作拜占庭帝國。

言歸正傳,君士坦丁大帝用那些靠經(jīng)濟改革和四處搶劫得來的錢鑄了不少名叫索里都斯的金幣。這種貨幣的特點是成色好,含金量高,但起初發(fā)行困難,因為很多鑄幣廠根本無力去鑄造它,直到它誕生15年后,由于帝國經(jīng)濟的逐漸回暖,它才漸漸變成了主流貨幣,而索里都斯這個名字亦隨之成為了保值的同義詞。就這一點而言,君士坦丁在經(jīng)濟上的政績是值得肯定的,至少他是古羅馬帝國唯一一個正確地治理了通脹的皇帝,但注意,這里只是說他治理通脹的辦法是正確的,但其最終并未能夠成功摘除這顆毒瘤。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