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促銷與定價策略有關
(1)零售企業(yè)定價的兩大策略。
零售企業(yè)按定價策略來劃分,主要有兩大類,包括每日低價策略和高低定價策略,兩者之間各有特點,各有優(yōu)勢。
1)每日低價策略。每日低價策略以沃爾瑪為代表,這一模式基于強的商品采購體系和物流配送體系,對公司實力和管理要求較高,對定價策略要求較高,其促銷策略特點在品類之間、階段之間都較均衡,可以提高營運的效率和節(jié)約促銷的投入。
2)高低定價策略。高低定價策略以英國TESCO為代表,這一模式基于強的購物者行為研究,重視運用差異化策略,對促銷策略要求較高,反映其促銷策略特點是對品項之間、每日之間差別較大,可以提高營運的靈活性和建立店鋪的差異化。本書以高低定價為總策略作前提,來分析和討論有效促銷。
(2) 根據(jù)不同顧客分類定價。
A定價的取向
定價的取向有成本取向定價和需求取向定價兩種。
成本取向定價是以零售業(yè)為本位,以商品的進價為基準,是符合毛利率一定要求的定價,對于價格不敏感的結構性商品常使用成本取向定價。
這里有必要提一下毛利率與加價率的差別,兩者計算的分子是一樣的,都是售價與進價之間的價差,但兩者計算的分母不一樣,毛利率的分母是售價,加價率的分母是進價,100元的進價商品,以200元售價售出,加價率是100%,毛利率只是50%,毛利率不可能有100%(除非進價為0)。
需求取向定價是以市場為本位,以競爭者銷售價格為基準的定價。品類管理是以消費者為導向的,需求取向定價依據(jù)對消費者的研究,我們知道影響消費者購物決策的因素很多,主要有五種效應(如圖1-10所示)(圖略)。
圖1-10影響消費者購物決策的五種效應1)替代效應。前面提過在購物決策樹中,缺少決策樹的更低層面,消費者可能會轉換到其他替代,如果缺少決策樹的更高層面,那么消費者會選擇離開門店。同理,在商品組合的因素/水平法中,在特定因素中缺少某一水平,消費者可能會轉換到這一特定因素的其他水平替代,如果完全缺少某一因素,那么消費者會選擇離開門店,所以商品組合中寬度比深度重要。當消費者找到性價比更高的產(chǎn)品時,消費者則會主動進行替代。
2)支出效應。所謂支出效應,就是考慮消費者口袋里的錢,有錢就有購買力。我們往往會考慮發(fā)薪日期、年底發(fā)獎金的時間、節(jié)前發(fā)福利等的購買力,也應考慮消費者結婚、生育、小孩上學等的支出需求帶來的效應。
3)比較效應。采購經(jīng)常比價,消費者則經(jīng)常比較。尤其對價格敏感商品在高度競爭的商圈門店,往往采取需求取向定價。競爭店之間跟價的壓力也來源于比較效應。
4)價值效應。我們常說這商品物有所值,讓顧客感覺是不買可惜;或者說這商品物超所值,讓顧客感覺是非買不可,這就是價值效應的道理。價值驅動力是影響消費者購物決策的重要因素。
5)情景效應。顧客購物行為受情景的影響,比如沖擊力的大量陳列、震撼性的低價、誘人的現(xiàn)場制作、搶購的氛圍等,這些情景效應都會刺激顧客的購物沖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