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雖然認為掌握了相當廣泛的研究對象,但從未打算以這62家公司充分代表美國整體的產業(yè)狀況,也不曾打算從一開始就對“卓越”、“創(chuàng)新”下過于精確的定義。我們擔心,如果定義過于精確,就會喪失當初想要追求的精髓。這就跟懷特以青蛙來比喻幽默一樣——青蛙雖然可供“解剖”,可是在解剖過程中會死,而且除了真正有心研究科學的人,恐怕沒有幾個人對青蛙內臟有興趣。我們起初請一群商界觀察家(商人、顧問、商界媒體人士以及管理學院教授)選出他們認為有創(chuàng)意、卓越的企業(yè),這也正是我們想要的。我們把這些企業(yè)分類,借此代表我們有興趣的產業(yè)(請參考以下附表)。我們研究的產業(yè)包括但不限于:
1. 高科技公司,譬如DEC、惠普、英特爾及德州儀器。
2. 消費品公司,譬如寶潔、旁氏及強生。
3. 一般的工業(yè)產品公司,包括開拓重工、德那及3M。
4. 服務業(yè),譬如達美航空、萬豪酒店、麥當勞以及迪士尼制片公司。
5. 工程管理公司,譬如貝泰(Bechtel)與福陸工程(Fluor)。
6. 能源公司,譬如Arco、陶氏化工(Dow Chemical)以及??松偷取?/p>
從這些取樣看來,還有許多產業(yè)沒有包括進去,本書稍后將會對此進一步說明。我們雖然熟悉金融服務機構(特別是銀行),但是這類公司規(guī)范嚴謹、備受保護。這項研究漏掉大多數的化學和制藥公司,純粹因為我們沒有接觸的渠道。我們也沒有密集研究小型公司,因為我們主要研究大型企業(yè)如何長治久安以及保持創(chuàng)新的精神。所以,我們取樣的公司當中,年營業(yè)額幾乎都沒有低于10億美元,歷史幾乎都超過了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