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梁啟超傳》爭取路權與參與立憲,二人密切配合(1)

梁啟超傳(套裝上下冊) 作者:解璽璋


那時候,楊度在留學生中影響很大,有一種領袖群倫的風范。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他擔任留日中國學生會干事長,不久又被推舉為留美、留日學生維護粵漢鐵 路代表團總代表。粵漢鐵路即今日京廣鐵路的南段,從武漢經(jīng)湖南,抵達廣州 ;北段即北京至武漢路段,當時稱蘆漢鐵路,是貫穿中國南北的鐵路干線。丁酉年(1897年)秋冬間,在張之洞的主持下,清政府與比利時人達成協(xié)議,將蘆漢鐵路的鋪設權、 監(jiān)造權、行車管理權,統(tǒng)統(tǒng)讓與比利時公司,該公司則給予清政府年息 5 厘、期限30 年的 450 萬英鎊借款。這一筆生意不僅使中國完全喪失了鐵路主權,還在財政上 受到巨大損失,為以后帝國主義者利用債款關系控制中國鐵路權益開了一個極為惡 劣的先例。蘆漢鐵路既成定局,粵漢鐵路就提到日程上來了。比利時公司表現(xiàn)得非 常積極,可謂不遺余力,大有舍我其誰的意思。但這一次清政府卻將粵漢鐵路的承 辦權賣給了美國人創(chuàng)設的華美合興公司。不過比利時公司并未因此而放棄,他們先 是通過比、法兩國駐中國領事向清政府提出抗議,繼而又謀求在私下里大量收購合 興公司的股權。到了 1901 年 5 月,比利時人在紐約收買的粵漢鐵路股權,已占全 部股權的一半以上,在公司董事會中所占席位也已達 22 票之多數(shù),公司總辦遂被 改選為比利時人信任的何域查將軍。

這種情形引起了一些有識之士的擔憂,梁啟超在《粵漢鐵路交涉之警聞》一文 中就有很全面的分析,他說 :"比利時者,實俄、法同盟之傀儡,全地球所同認也。 彼既得蘆漢鐵路之敷設權,遂欲更擴張之,由漢口經(jīng)廣東以接續(xù)安南邊境,其北路 則經(jīng)張家口到北京以接俄國西伯利支線,以通俄、法兩國之勢力范圍,使相連絡。 所謂司馬昭之心,路人皆見者也。"(《飲冰室合集·集外文》上冊,171 頁)所以, 他一針見血地指出,此事已非"資本問題,而政治問題也"。(同上,173 頁)而且 不是一般的政治問題,在這場路權爭奪戰(zhàn)的背后,不僅顯露出列強急欲瓜分中國的 貪婪和不可一世,而且折射出列強在瓜分中國、爭奪世界霸權中的矛盾沖突。梁啟 超在另一篇文章《鐵路權之轉移》中亦指出 :"有間接從經(jīng)濟上圖我者,英、美等 國是也 ;有直接從政治上圖我者,俄、法等國是也。兩者目的不同,而皆以鐵路政 策為手段。兩者結果皆不利于中國,而俄、法所挾持,尤咄咄逼人。"(同上,174 頁)

在社會輿論的影響下,湖南官紳首先發(fā)起"廢約贖路"的倡議。他們認為,既然合約中有所謂"此權利不得讓與他國人"的規(guī)定,那么,合興公司私自將股權轉 讓給比利時人,就可以視之為違約,合約就應該作廢。他們的倡議很快得到了廣東 紳商的響應,紳商們經(jīng)過反復商議,決定采取梁啟超稱之為"創(chuàng)舉"的彩票贖路辦法, 他認為,這種彩票集股的辦法雖說采用了西方公債的形式而有所改變,但其精神實 質與西方公債卻是完全一致的。他甚至預言 :"今后之中國,不可不厚集全國總殖 與列強決戰(zhàn)于經(jīng)濟競爭之場。"(同上,249 頁)不過他提醒大家,這個辦法雖然很好, 也很容易被各地仿效,但主辦者一定要講信用,"而不然者,信用一墜,后此引為大戒, 蒙其害者豈直一粵漢鐵路而已"!(同上)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