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策:家長應嚴格要求孩子規(guī)律生活。具體做到:
(1)父母要以身示范,培養(yǎng)孩子起早鍛煉的習慣;
(2)培養(yǎng)孩子動靜有序的生活習慣;
(3)幫助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4)幫助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作息習慣。
第四種:不敢嚴格要求孩子
有的家長哄著求著孩子吃飯、睡覺;來了客人,全家圍著勸他稱呼人;孩子病了,要說許多好話哄他吃藥、打針等。如同一群唯命是從的大臣,簇擁著一個愚蠢的國王。
對策:家長在孩子面前永遠不要有祈求、央求的態(tài)度。對孩子的教育態(tài)度應當是嚴肅認真的;神情應當是堅定和充滿信心的;方法應當是孩子做好了要給予贊揚和鼓勵,孩子不聽話就應嚴肅批評。因為無批評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是缺"鈣"的教育,是不負責任的教育,是危險的教育。
第五種:不讓孩子勞動
在談到孩子勞動問題時,有的家長竟說:"我疼都疼不及,還忍心讓孩子勞動!"還有的說:"叫他做事還不值麻煩錢呢,還不如我替他做了。"所以,很多四五歲的孩子還要喂飯,自己還不會穿鞋、穿衣服,上小學甚至讀中學的孩子還不懂做一點家務事,不懂得勞動的愉快和幫助父母減輕負擔的責任。凡此種種,將會使我們的身邊可能失去一個勤勞、善良、自信和富有同情心的孩子。
對策:家長要教育、鼓勵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同時還要及時給予肯定和表揚,創(chuàng)造勞動的愉快氣氛,并常與孩子一起快樂做事。
第六種:在孩子的病痛面前大驚小怪
孩子原本是不知道什么叫"怕",可是,現(xiàn)實中為什么那么多孩子膽小愛哭呢?那往往是家長們造成的,孩子有病痛時,家長總是首先表現(xiàn)出驚慌失措,如此一來,即使摔著不哭的孩子也會跟著大哭起來。比如那些生病發(fā)燒卻在繼續(xù)玩耍的孩子,在父母消極的神情下,就會喊這里疼那里不舒服,嬌得不讓父母離開半步。
對策:父母在孩子病痛、困難面前切不要驚慌,即使孩子病重而心里焦急,也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現(xiàn)出來。在痛苦和困難中家長越坦然,孩子越勇敢,越能適應環(huán)境,經(jīng)受磨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