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她比煙花寂寞》第二章02

她比煙花寂寞 作者:(英)希拉里·杜普蕾


艾麗絲還是個游泳健將,是普利茅斯游泳俱樂部的成員。她為家鄉(xiāng)隊效力,喜歡參加德雷克島往返游的挑戰(zhàn)賽。埃姆擔心艾麗絲長時間的游泳會凍壞身子,就用暖和的羊毛織了一件游泳衣給她。艾麗絲,當時差不多十四歲的樣子,興高采烈地穿著她的新游泳衣,縱身躍入海中。游著游著,觀眾驚訝地發(fā)現她減慢了速度,艱難地轉過身子,費力地游回岸邊。她費勁地從海水中出來,爬上岸,朝外婆和埃姆姨婆走去。游泳衣倒是還有部分耷拉在肩膀上,剩下的全拖在她身后了。

艾麗絲的鋼琴技藝突飛猛進,成功紛至沓來。外婆和外公為揚名普利茅斯的女兒倍感驕傲??墒?,盡管她成績斐然,人們猜想她離開學校后還是會到地方上的布店去工作。外婆和外公并未為她盤算過一個同音樂相關的職業(yè),也不想她走遠。他們家族關系緊密;所有的親戚都住得很近,諸事相互打理幫忙,生老病死都是在家里的。

十七歲那年,尚未畢業(yè)的艾麗絲獲得了皇家音樂學院的演出學位,即演出執(zhí)照。這是她的首次倫敦之旅。她坐火車去,肯定有一位家人陪同——她當然不會獨自前往。她成功地通過了考試,整個經歷令她歡欣鼓舞。嘗到了倫敦,并且更重要的是嘗到了皇家音樂學院的味道,她知道自己想干音樂這一行了。不過,距畢業(yè)還有一年,這不過是個夢想罷了。

瓦茨小姐意識到艾麗絲的前途,繼續(xù)鼓勵她,但是外婆不滿她給予女兒的強大影響。瓦茨小姐要艾麗絲學習達爾克羅茲韻律操,一種新穎,但頗有爭議的音樂教學形式,它是由優(yōu)秀的啞劇藝術家、瑞士日內瓦音樂學院的音樂教授埃米爾-雅克·達爾克羅茲于 1900年左右創(chuàng)建發(fā)展起來的。達爾克羅茲發(fā)現,如果運動和聆聽雙管齊下,孩子對音樂的感悟能力會更加生氣勃勃而且進步神速。他花了十五年的時間改進他的這一觀點,并使其日趨完美。當時許多人搞不懂為什么運動會同音樂教學有關。

瓦茨小姐孜孜不倦地勸說著,終于說服外婆和外公應該讓艾麗絲試著去爭取倫敦達爾克羅茲學校的獎學金——當然,她又一次如愿以償。到最后艾麗絲啟程赴倫敦去達爾克羅茲學校的時候,外婆和外公悶悶不樂——骨肉離別實在是難以忍受。第十六公園路的三個大人為她前后張羅著,她幾乎從不必親自動手。外婆希望艾麗絲能享受音樂、喜歡校園生活、暢游碧波,而不要為家務或家庭爭執(zhí)所累,別像她自己那樣,小小年紀就為家里奔波操勞。

艾麗絲身在倫敦的快樂因父母不在身邊而大打折扣。她做了一只巨大的蜘蛛,蜘蛛腿的數目就是那個學期的天數,每過一天就去掉一條。她住在皇家阿爾伯特劇場附近的亞歷山德拉學生宿舍里,不過幾個月之后,她在達爾克羅茲學校的老師瑪麗·梅為她在薛尼大道的寓所里提供了一個房間,那屋子靠近巴特西橋,可以俯瞰泰晤士河。艾麗絲是個不可救藥的房客,心不在焉,對家務事一竅不通,這很快就成了個問題。不止一次,她沖澡沖得忘乎所以,把房子弄得一片汪洋。

雖然她挺喜歡達爾克羅茲課程,但是她真正渴望的是演奏。一天,懷著對鋼琴名師的無限渴望,她信步走進皇家音樂學院,在入口大廳里停住了。過了一會兒,門房走過來問她有什么事。

艾麗絲頓時潸然淚下,說她想成為皇家音樂學院的學生。

門房告訴她他正好認識一個人可以幫忙,便領著她上樓到 33號房間,埃里克·格蘭特正在那里教課。

事情就有這么巧,埃里克·格蘭特正是當初艾麗絲考皇家音樂學院演奏執(zhí)照時的考官,他還記得她。艾麗絲同他談了關于獲得達爾克羅茲獎學金的事,告訴他其實她的夢想是到皇家音樂學院就讀。他把她帶到頂樓去見西奧多·荷蘭,此人也是當年執(zhí)照考試的考官。

艾麗絲用了兩年時間而不是三年就完成了達爾克羅茲課程,并且于 1934年進入皇家音樂學院,師從埃里克·格蘭特學習鋼琴,跟西奧多·荷蘭學作曲,跟羅斯拜·伍夫學中提琴。

她如日中天,贏得了身邊大部分的鋼琴和作曲的獎項,包括查倫金牌獎,珍妮特·達夫·格里特獎,安東尼亞·D·默多克獎。她很快便成了副教授,靠教鋼琴和韻律操領取薪水。她仍然?;嘏謇醉f爾。

假如艾麗絲在皇家音樂學院考照時表現平平,埃里克·格

蘭特也許就不會記得她,那么或許她永遠也進不了皇家音樂學院。假如門房沒有親自把她引見給埃里克·格蘭特,假如埃里克·格蘭特沒有把她介紹給西奧多·荷蘭,也許她同荷蘭永遠也不會有什么關系。實際上,西奧多·荷蘭和妻子伊斯梅娜將這個來自佩雷韋爾的女孩置于他們的卵翼之下,一場恒久的友誼就此開始了。

荷蘭太太是奧地利人,出身富裕。荷蘭夫婦沒有孩子——是有意這么做的,因為他們是表親。作為替代,他們組建了一個 “收養(yǎng) ”之家,那些被收養(yǎng)的天才學生需要庇護、需要鼓勵,夫婦倆待他們十分慷慨。艾麗絲很快就同他們打成了一片,在肯辛頓的埃爾登路上的這座房子里,她長時間地演奏、聆聽音樂。這是一座高而窄的建筑,自荷蘭太太第一次裝修起,直到六十年后她離開,裝潢布局一直都沒變過。整個頂樓是荷蘭先生的音樂室。那兒通風,令人愉快,房頂、墻壁爬滿了植物。

身材魁梧、面孔慈祥的荷蘭先生坐在一張大寫字臺桌邊上,身后是那架布呂特納大鋼琴——后來荷蘭太太把它送給了媽媽,這琴日后便成了我們家庭生活的一部分。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