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三、子孫擅科第,方信多異材(5)

蘇軾門人:晁補之傳 作者:潘守皎


羈旅輕愁,懷舊傷感,再加上年華流逝的惆悵,這既是傳統(tǒng)詞的風調,也符合士大夫們的審美趣味。而且此詞在結構、聲韻和語言方面,都十分講究,并借以抒發(fā)了作者仕途上和愛情上的挫折所帶來的失意與苦悶,寄托了深沉的身世感慨。全詞情景交融,對仗工整,色澤濃淡相宜,結構疏密相間,一氣呵成,讀來令人一詠三嘆,堪稱絕妙好詞。這首詞無論在詞的結構、聲韻、用字設色等方面都顯示了作者的當行本色,將人生不得意的感慨抒發(fā)得淋漓盡致,動人心魄。這樣的詞作在市井之間、教坊之內,定然會得到人們的喜愛。

晁氏“之”字輩的俊杰在宋代文化舞臺上更是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這些人除去晁補之外,主要還有晁說之、晁詠之、晁沖之等。晁說之,生于嘉祐四年(公元1059年),是晁端彥的長子,字以道,自號景迂生。他之所以取這樣一個奇怪的號,是出于對司馬光的仰慕,因為宋神宗曾經用一個“迂”字來評價司馬光。晁說之晚年留意天臺宗,日誦《法華經》,所以又號老法華。晁說之最突出的成就表現(xiàn)在經學上,他的從侄晁公祖《題嵩陽景迂生文集后》說他:“自少日激昂,刻意經術,尊先儒,謹訓詁,未嘗臆措一言,以悖理害教也。”他曾經發(fā)揮心得,傳述五經,深得蘇軾等人的贊許,并把他推薦給朝廷。蘇軾稱他:“文章典麗,可備著述?!狈洞痉騽t稱他:“博極群書,雅有史學?!标苏f之為人敢說敢做,他繼承了司馬光的疑孟思想,上疏請去孟子于講筵,欽宗皇帝采納了他的意見,結果造成太學生的嘩然,朝野議論洶洶。他還認為王安石不應配享神宗,當然更不能配享孔子,這在當時都是十分大膽的言論。對于當朝權貴,他也指名道姓,歷數(shù)其惡,表現(xiàn)出不愿同戴日、冰炭兩不容的決絕。他在知成州的時候,正趕上大旱,他看到老百姓生活艱困,竟然盡數(shù)免去了百姓的稅賦,結果惹得轉運使大怒,他因此請求退休,掛冠而去。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