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書生報國:何思源傳》第二章 故土求學(11)

書生報國:何思源傳 作者:石耿立


2.靠“助學貸金”完成學業(yè)

梁漱溟的鄉(xiāng)村建設理論的實施,也包含了何思源對鄉(xiāng)村和教育的思索。回過頭來,我們再接著敘述何思源在菏澤普通學堂求學的事。

王鴻一為了不讓品學兼優(yōu)的孩子因家庭困苦而失學,就利用他的威望四處募捐,把募得的錢作為勵學社的基金,拿出利息設立“助學貸金”。何思源就是利用這種幫助,完成了學業(yè)。王鴻一慷慨的氣質(zhì),大度的胸懷,以天下為己任的抱負,影響了何思源的人生道路。王鴻一在辛亥革命前后,在曹州創(chuàng)立普通中學堂,對魯西南學生進行新式的教育,他像一個傳播火種的普羅米修斯,把外面的報刊和人才引進到偏僻的古曹州,給這里的人們帶來希望與光明。

在中學階段,還有兩個老師對何思源的成長起到了關鍵作用。一是葛象一先生,二是叢禾生先生。葛象一與王鴻一情兼師友,是王鴻一的得力助手。葛象一品德高尚,他在任校長期間,得知何思源因為家境貧困,中途退學,為謀生到濟南去做新聞記者,馬上派人把何思源找回,用勵學基金幫助,并拿出自己的薪水使何思源得以完成中學的學業(yè)。何思源自幼聰穎,雖然因為中途退學耽誤了數(shù)月,但他刻苦勤奮,為報答老師的再造之恩,常常是夜半不睡,黎明即起。故此,他的成績一直在全校名列前茅。

受人滴水之恩,自當涌泉相報。何思源在1928年到山東就任山東省教育廳長,他的第一個舉動,就是把任廳長的第一個月的薪水800元大洋寄給了葛象一先生,以回報其早年對他的扶持與栽培。葛象一先生卻把800元現(xiàn)大洋捐給了學校,用以資助貧困的學生。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