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名將是怎樣煉成的:李勣傳》第三章 瓦崗時期(2)

名將是怎樣煉成的:李勣傳 作者:石岱


而且,李勣的這一游擊建議,使瓦崗軍遠離本土,即使因?qū)掖未蚪俟俅凰宄⑸?,也會因軍隊不停流動而被視為流寇,從而讓隋朝放松警惕。并且,瓦崗軍也正是利用了通濟渠一帶水道復雜這一點,不停迂回游擊,使隋軍無法將其全殲,為義軍日后獲勝創(chuàng)造了條件。

大業(yè)九年(613年)正月,隋煬帝二征高麗,又一次全國調(diào)兵,征用民夫、物資。這激起更多的民眾揭竿起義。詔令發(fā)布的正月,便有王潤、杜彥冰、李德逸于平原郡(今山東陵縣)起義,有眾數(shù)萬人;白瑜娑于靈武郡(今甘肅靈武西南)起義,號奴軍。二月,韓進洛于濟北(今山東東阿東北)起義,聚眾數(shù)萬人。三月,孟海公于濟陰(今山東曹縣北)起義,眾至數(shù)萬人;郭方預(yù)于北海(今山東益都)起義,自號盧公,有眾三萬人。五月,甄寶車于濟北起義,聚眾萬余人。

當年六月,煬帝最信任的大臣司徒楊素之子——楊玄感趁煬帝北征高麗之際發(fā)動叛變,在黎陽(今河南浚縣)公開起兵造反。這樣一來,反隋之人更多了。七月,劉元進在余杭(浙江杭州)舉兵響應(yīng),“亡命者云集”,旬月間,眾至數(shù)萬人。八月,朱燮、管崇于吳郡(江蘇蘇州)、晉陵(江蘇常州)一帶起義,“民苦役者赴之如歸”,很快發(fā)展到十萬多人……

楊玄感的起兵反隋,在山東、河南也產(chǎn)生了很大影響。人心更加浮動,九至十月間,就有吳海流、呂明星、彭孝才、各謙、孟讓、孫宣雅、韓相國等人起義,少者數(shù)萬人,多者十余萬人。浙江西部、陜西等地也有數(shù)量不等的農(nóng)民軍。一時間,豪杰并起,千峰競秀。后世的說書先生們更是將此段敷衍成七十二路塵煙,三十六路反王,煞是熱鬧好看。只是,后世看著熱鬧,當時瓦崗的翟讓和李勣,單雄信等人可就有苦難言了。天下群雄蜂起這是好事,因為瓦崗寨并不出眾,隋朝要找出頭鳥打,并不會找上瓦崗,軍相比之下很不出眾,可能成為別人的附庸,甚至讓其他強大農(nóng)民軍吞并。如何更好地發(fā)展瓦崗寨成了翟讓等人的頭等大事,也就是在此時,一位人隋末的牛人悄悄走上瓦崗山,他的到來可以說徹底地改變了歷史。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