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烹飪對營養(yǎng)的影響(7)

人與食物的健康配方 作者:千高原


在烹飪食物時產生的一些有機酸,如草酸、植酸鹽、磷酸等,能與一些金屬離子如鋅、鈣、鐵、鎂等結合,形成難溶性的鹽或化合物,影響這些礦物質的吸收。因此,對于富含草酸、磷酸、植酸等有機酸的蔬菜,應先在沸水中焯一下以去掉有機酸,然后再進行烹調,可減少礦物質的損失。比較典型的就是菠菜,菠菜含草酸最多,直接烹調時,常感到有些酸澀,就是草酸在起作用。

為保護食物中的礦物質少受損失,應做到以下三點:一是肉類與酸性物質共煮,以使肉中的礦物質如鈣、鋅等在酸性條件下較易溶出及分散?;蛘呤窃谂胝{時使用一點食醋,以使骨中的礦物質溶出水中利于消化吸收;二是蔬菜焯水去除草酸后再與肉共煮,蔬菜中的維生素C可使肉中的高鐵離子變成亞鐵離子,肉中的氨基酸可與蔬菜中的金屬離子形成氨基酸鹽,大大提高鈣、鐵、鋅的吸收率;三是超細加工,對一些難溶性礦物質進行超細磨碎,可提高其生物有效性。

12.加熱對膳食纖維的影響

膳食纖維是構成植物體的主要成分,所有植物細胞壁均含有膳食纖維。因而在植物性食物中都含纖維素、半纖維素、木質素、果膠等。雖然它們是由糖分子組成的碳水化合物,但卻很難被高溫、酸、酶所水解,因而不易被機體消化吸收。

在幼嫩蔬菜中,纖維素和半纖維素含量少,如嫩葉的干物質中僅含10%,所以質地脆嫩。老韌的蔬菜中,纖維素、半纖維素含量多,如老葉的干物質中纖維素、半纖維素含量高達20%,所以老韌蔬菜通過烹飪也不會完全軟化。

纖維素包圍在谷類和豆類外層,它能妨礙體內消化酶與食物營養(yǎng)素的接觸,影響營養(yǎng)素吸收。但是,如果食物經烹調加工后,使部分半纖維素變成可溶性狀態(tài),則可使果膠原變成可溶性果膠,使食物的細胞結構發(fā)生變化,增加體內消化酶與植物性食物中營養(yǎng)素接觸的機會,從而提高營養(yǎng)物質的消化率。

果膠物質在植物中以原果膠、果膠和果膠酸三種形態(tài)存在。加熱使植物細胞間的原果膠轉化為可溶性的果膠,因而使蔬菜軟化。尤其是果膠物質含量大的蔬菜,如胡蘿卜、圓白菜等,在烹飪中需加熱一定的時間,以促進蔬菜組織變軟利于消化吸收。

植物細胞壁的纖維素在一般的烹調加工過程中,不會被溶解破壞。但水的浸泡和加熱有助于纖維素吸水潤漲,使食物質地略為變軟。另外,堿也可促進纖維素的吸水潤漲和質地變軟。

13.水在烹飪食物時的變化

水分的存在狀態(tài)、含水量的高低不僅影響原料的新鮮度和保藏性能,而且與食物的感官品質和營養(yǎng)價值具有密切關系。大多數烹飪原料,特別是新鮮的蔬菜、水果、乳類等都含有大量的水分。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