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事情我們可以有自己的態(tài)度,卻未必要在周圍的人面前直白地表露批判。例如,在同一所大樓里相處了兩年的一對鄰居,一起看電影??粗粗?,電影中的某個情節(jié)牽動人心,其中一個忍不住說:“現(xiàn)在的小三真是太可恨了,破壞別人的家庭,真是應該有條法律,把小三關起來……”
當這個人越說越過癮的時候,旁邊坐的鄰居臉色變得越來越難看。
生活中,我們總以為我們認識的人,是我們“認識”的人,可是人是多面而復雜的,我們永遠不敢說對某一個人完全了解。
況且,接觸不多的人,我們對他的印象更是冰山一角,海下還有更多的世界從未被我們所知。
唯有“少是非、多律己”才能更好地與別人相處,從而做到親近而不狎昵。
老名單用到最大化
有的人總是對周圍的環(huán)境感恩,感覺身邊充滿了幫助自己的人,其實這良好的人際氛圍,是他自己掙來的。我們要學會把自己老名單的人鞏固住,不必總是急于拓展新名單。
任何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不可能無限擴大關系圈。關系必須建立在“熟悉”即面對面交往的基礎上,所以因為時間、精力、閱歷都有限,不可能認識無限多的熟人。此時,周圍的人就顯得更加重要。
通常來說,我們與周圍人相處,要把握一種平等的原則,要學會給別人平等的感覺。
在這里要提到,我們常常會聽到或看到一些小故事,講的是,某年輕人很善良,遇到需要幫助的穿著樸素的老大爺也總是去積極幫助,例如,幫老大爺搬重物,或者是幫助老大爺指路,等等。最后發(fā)現(xiàn)這位老大爺是某某大公司的總裁或者董事長。董事長給了他一個寶貴的職位,從此他就平步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