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加哥記者塞勒姆·穆瓦克(Salim Muwakkil)認為,賴特“有戰(zhàn)士之名,為芝加哥的非洲裔精英提供了替代戰(zhàn)場。他們可以周日過把戰(zhàn)斗癮,然后回家,因為自己為黑人解放事業(yè)出了力而感覺很爽?!?/p>
其他自由派則拼湊出另一套理論,來解釋奧巴馬何以能一周接一周地坐在會堂里,聽宣揚白人邪惡、黑人至上的布道。他們說是米歇爾·奧巴馬,而非巴拉克,選擇了三一會,因為她想結(jié)交《華盛頓郵報》的專欄作家尤金·羅賓遜(Eugene Robinson),他在《解體:美國黑人的分裂》一書中寫道:“一小撮高高在上的(黑人)精英擁有巨大的財富、權(quán)力和影響,連白人也得卑躬屈膝。”
但耶利米·賴特對這些解釋一點不買賬。
“新娘都喜歡教堂婚禮,我認為這就是米歇爾來三一會的原因,”賴特對我說?!拔宜较吕锸沁@么看的,因為米歇爾嫁給巴拉克的時候不屬于任何教會。你聽說過她家里人帶她去教堂嗎?我的看法是--我以前從沒和人說過--托尼·莫里森(Toni Morrison)和馬雅·安琪羅(Maya Angelou)(譯者注:托尼·莫里森和馬雅·安琪羅均為美國出身貧寒的黑人女性文學(xué)藝術(shù)家)這樣的黑人婦女是在教會長大的,她們一般都是??擅仔獱柌皇?。她是在那種標準的中等收入家庭長大的,完全是中產(chǎn)階級的環(huán)境?!?/p>
“而即使巴拉克和米歇爾在教堂舉辦了婚禮,”賴特接著說,“他們也沒有讓自己的孩子在教會成長、周日上宗教班。不,他們不關(guān)心宗教,從來不。米歇爾可不是那種媽媽帶著去教堂、上宗教班、然后加入浸信青年會的黑人婦女。她成長的環(huán)境不是那樣的。所以他們結(jié)婚以后,教會并不是他們精神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p>
“但”--賴特停頓了一下以加強語氣--“教會是巴拉克政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因為他需要黑人基礎(chǔ)。”
國家和教會的沖突--耶利米·賴特帶有種族烙印的宗教和巴拉克·奧巴馬跨種族的政治牌之間的沖突--在2007年2月9日不可避免地爆發(fā)了。奧巴馬計劃次日在伊利諾伊州斯普林菲爾德市老州府大樓門前的臺階上開啟他的總統(tǒng)競選歷程--他想籍此把自己和斯普林菲爾德最有名的人物,亞伯拉罕·林肯聯(lián)系起來。按計劃賴特要去主持其中的祈禱部分,但就在這件事之前幾天,《滾石》(Rolling Stone)雜志對巴拉克·奧巴馬的牧師做了災(zāi)難性的報導(dǎo)。
“賴特在周日的布道上莊嚴洪亮地宣稱,他要列舉關(guān)于美國的十項基本事實,” 《滾石》雜志的文章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