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對大學生村官來講,是一個新的工作環(huán)境,大學生要想辦法融入其中?!叭雵鴨柦?,入鄉(xiāng)隨俗”,講的是一種融入的方法。但了解了當地風俗習慣還不夠,還要以一個基層工者的身份,動腦筋,想辦法,積極地貼近農民,融入農村,得到群眾的認可。這是大學生村官開展工作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
拉近與農民的距離
人和人之間最遠的距離不是干山萬水,而是情感上的距離。大學生村官要拉近和農民的距離,架起信任的橋梁。中國的老百姓是最善良的,只要從l青感上接納了你,就會支持你、信賴你,把你當成自家人。
要拉近距離,就要用農民接受的方式去溝通。不能要求農民適應你,而你要主動地適應農民。只有尊重群眾,以人為本,才能密切干群關系,深化魚水情。
2008年9月的一天,一個敦厚穩(wěn)重的年輕人來到了河南省上蔡縣文樓村。早在幾天前,他要來的消息就在村里傳開了。大伙兒都不相信,這么大學問的人,還能來這個有名的艾滋病村當村官?
但這個年輕人不但來了,而且待住了,從不叫苦叫累。這個有“大學問”的村官就是清華大學的碩士魏華偉。
回到農村工作,魏華偉不覺得有什么出奇。他認為農村是最能鍛煉人的地方。他說:“我本身就是農村人,在外地求學這么多年也?;丶铱纯矗@里的環(huán)境對我來說并不陌生。”
雖然是清華大學畢業(yè),魏華偉卻撲下身子,想方設法融入農村。剛開始,有村民請魏華偉到家里吃頓便飯,魏華偉怕麻煩他們,一般都婉言謝絕。后來,村黨支部書記劉月梅告訴他:“華偉,你是高材生,別人請你,而你不去,他們會認為你看不起他,不利于做工作?!蔽喝A偉明白了,要理解、尊重村民的想法。以后凡有村民請吃飯,他能去就去。與群眾聊天時,魏華偉有板凳就坐板凳、沒板凳就坐磚頭,看見哪家正在干活,他就過去幫一把。上下班路上,看到村民,他也主動打招呼,閑聊幾句。他還經常主動找老黨員、老干部聊天,溝通對一些問題的看法。村里人都覺得這小伙子還不賴。
魏華偉還踏踏實實地做好本職工作。只要是村民反映的事情,他就想辦法去辦,不能辦的也說明情況,獲得村民的理解。有村民家的孩子有病經濟困難,他到縣紅十字會幫忙爭取支持;天旱,村里缺深水泵,他到水利部門去爭??;村里發(fā)展,需要小額貸款,他跑里跑外地幫忙協調;還領著村民外出參觀學習。為提高村民收入,他幫大伙兒外出推銷木耳,還帶領村民建起蔬菜大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