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叫史塔勒的醫(yī)生對此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因為他經常在深夜接到一些著名主持人和影視明星的電話,要求他給予心理上的幫助。這些人都是衣食無虞,崇拜者如云,看上去是世界上最幸運的一些人。史塔勒作為心理學家,很想從赫本這兒找到一些研究上的突破。
結果他發(fā)現(xiàn),赫本做過 67次親善大使,在 1956年到 1963年間,她幾乎每月都到碼頭監(jiān)獄和黑人社區(qū)做義工。有一次她謝絕了貝爾公司每小時 5萬美元的慶典邀請,去醫(yī)院給一位小男孩做免費護理服務。
史塔勒對這一發(fā)現(xiàn)很重視,他認為這里面蘊藏著心理學方面的某種東西。他推而廣之,對其他熱心公益的名人進行研究。最后他發(fā)現(xiàn),這些人很少有怪癖及不良記錄,他們同赫本一樣,幾乎沒有看過心理醫(yī)生。
從赫本的經歷,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這樣一個秘密:一個擁有善良心靈的人,在他幫助他人的時候,同時也讓自己的精神得到了慰藉,善待了自己的靈魂。這樣,算不算是給自己帶來了好運呢?你心里會有答案的。
有人問畢加索:“你為什么對冒充你的畫的假畫毫不在乎呢?”畢加索說:“做假畫的人不是窮畫家就是老朋友,我不能和自己的老朋友為難;窮畫家作假,也是因為日子不好過;再說,那些鑒定真跡的專家也要吃飯。那些冒充我畫的假畫使許多人有了飯吃,為什么要在乎呢?”
這就是一種善良,一種可以給自己帶來好運的氣場。因為善良的人,總是充滿正能量的。而他幫助過的人,會同樣懷揣美好繼續(xù)傳遞這種正能量。
或許,我們應該把善良看成是一種需要,不是別人需要你的善良,而是我需要善良。因為一個善良的人,會擁有心靈的寧靜和更多快樂。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對別人能幫就幫,這也是對自己生活的提升,因為我們往往能從這些幫助中感到愉悅,同時也把這種正能量傳遞給更多人。可能也正因為這樣,善良,是一種很強大的氣場。
這種強大的氣場,不僅能給自己帶來身心上的好運,還能贏得共鳴,使你自己從中感受一份溫馨,甚至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獲。
一個陰云密布的午后,由于瞬間的傾盆大雨,行人們紛紛進入就近的店鋪躲雨。一位老婦也蹣跚地走進費城百貨商店避雨。面對她略顯狼狽的姿容和簡樸的裝束,所有的售貨員都對她心不在焉,視而不見。
這時,一個年輕人誠懇地走過來對她說:“夫人,我能為您做點什么嗎?”老婦人莞爾一笑:“不用了,我在這兒躲會兒雨,馬上就走。”老婦人隨即又心神不定了,不買人家的東西,卻借用人家的店堂躲雨,似乎不近情理,于是,她開始在百貨店里轉起來,哪怕買個頭發(fā)上的小飾物呢,也算給自己的躲雨找個心安理得的理由。
正當她猶豫徘徊時,那個小伙子又走過來說:“夫人,您不必為難,我給您搬了一把椅子,放在門口,您坐著休息就是了。”兩個小時后,雨過天晴,老婦人向那個年輕人道謝,并向他要了張名片,就顫巍巍地走出了商店。
幾個月后,費城百貨公司的總經理詹姆斯收到一封信,信中要求將這位年輕人派往蘇格蘭收取一份裝潢整個城堡的訂單,并讓他承包寫信人家族所屬的幾個大公司下一季度辦公用品的采購訂單。詹姆斯驚喜不已,匆匆一算,這一封信所帶來的利益,相當于他們公司兩年的利潤總和!
他在迅速與寫信人取得聯(lián)系后方才知道,這封信出自一位老婦人之手,而這位老婦人正是美國億萬富翁“鋼鐵大王”卡內基的母親。
詹姆斯馬上把這位叫菲利的年輕人推薦到公司董事會上。毫無疑問,當菲利打起行裝飛往蘇格蘭時,他已經成為這家百貨公司的合伙人了。那年,菲利 22歲。
隨后的幾年中,菲利以他一貫的忠實和誠懇,成為“鋼鐵大王”卡內基的左膀右臂,事業(yè)扶搖直上、飛黃騰達,成為美國鋼鐵行業(yè)僅次于卡內基的富可敵國的重量級人物。
表面上看起來,菲利只用了一把椅子,就輕而易舉地走上了讓人夢寐以求的成功之路。
可是,這種看似偶然的機緣,其中存在著必然。如果菲利是一個目光短淺、勢力庸俗之人,那么他也不會為避雨的老婦人伸出自己的雙手搬來一把椅子。如果他為了嫌惡老婦人不買店里的東西一味避雨,那么他冷冰冰的嘴臉又怎么會贏得老婦人的心?
故事中的老婦人,必是閱盡世間冷暖的人,能從一個陌生青年遞來的一把椅子中看到溫情和善良,所以這位老婦人也回報菲利以感激和欣賞。那場雨天的相遇,菲利給老婦人最好的關懷和體貼,就是一把椅子。此后,老婦人也給了菲利最好的回報 —一個登上成功巔峰的臺階。或許在我們將自己麻木冷淡的目光投向經過我們身邊的陌生人時,或許在我們漫不經心地游走以求尋找機會的路途中,機遇正與我們擦肩而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