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這個地盤既不是你的也不是我的,而是大家的。兩個人在一起,誤以為這個地盤是屬于某一個人的時候,就會發(fā)生戰(zhàn)爭。有些公司做不成大公司,原因就在于很多人無法與他人共事,最后就只能幾個人做成小公司。很多企業(yè)發(fā)現內部沒有凝聚力,沒有形成所謂的團隊戰(zhàn)斗力,只是一群烏合之眾,不是一個集體。
“團隊”和“烏合之眾”是相對應的兩個詞。烏合之眾就是沒有規(guī)則、沒有組織,只是因為一點點共同情緒偶然聚集到一起的一群人。他們隨時會聚起來,也隨時會消失,彼此之間沒有界限、沒有契約,遇到問題的時候也不會用契約和游戲規(guī)則來調整自己的行為和語言,尤其是調整自己的思維。每個人的規(guī)則都是“我的地盤聽我的”,最后就會導致沖突和離心力。說得抽象一點,親密關系實際上也是契約和游戲規(guī)則不太明晰的關系,只不過一開始是以一種很友善的氛圍開始的。
在親密關系中,有的人不屑于談規(guī)則,這就為造成沖突和傷害埋下了伏筆?!斑h在天邊的愛就是近在眼前的恨”,這是因為跟關系不親近的人共事,我們會以一種界限、一種游戲規(guī)則自覺規(guī)范自己的行為。但是恨不是天生就有的,由于界限不明晰,你深入到他的地盤里,他深入到你的地盤里,雙方都誤以為是自己的地盤,都要做主,這就導致沖突不斷。
中國傳統(tǒng)的儒家思想強調夫妻之間要相敬如賓,這樣雙方就會按照倫常來做事情,沖突反而會少。中國傳統(tǒng)文化還講“君子之交淡如水”,意思就是君子知道自己和所有人之間有某種規(guī)則,所以“禮”很重要。儒家講“克己復禮”,克己是為了回歸禮。所謂禮,其實就是規(guī)則。所謂己,就是小我,自以為跟我相關的就是我的地盤,是這樣的一個小我。
中國某些企業(yè)、行業(yè)的亂象都是因為游戲規(guī)則、禮的缺失導致的。很多行業(yè)都應該有協(xié)會,由德高望重的人來主持大局,大家在價格上也應保持一個平衡,在競爭的過程當中是有底線的,不能搞惡性競爭。
怨氣大的公司職責界限一定不明確。默契是大家所向往的一種境界,但是許多人忘記了先有“契”,也就是契約,然后才有默契。查爾斯?漢迪曾經講到 “中國式契約”、“中國式合同”等概念。他認為,中國式合同與西方的合同有著明顯的區(qū)別,中國式合同里有一些不成文的契約,雖然雙方沒有把它寫成文字,但是彼此都心照不宣。他認為這種不成文契約在某些時候可以降低交易成本,也就是彼此心里都很清楚欠對方多少,而且欠的一方有機會就要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