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次來孫國幫都不在家,挑貴陽老擔還沒回來。范若昌暗想,說不定這恰恰是老天的安排,為了讓他少結惡緣。他竭力不去想這樣一件事:若奎的事他都管不了,別的事他哪有臉面去說三道四?
在四牙壩人的嘴上,范若昌得到一致的評價:仁慈、知書達理。但在他們心里,又覺得范若昌虛偽,他們不知道虛偽這個文縐縐的詞,但他們從范若昌的臉上看到了這個詞的存在。用他們熟知的方言表達叫作“愛假巴郎的”。
而范若昌覺得自己不管做什么事都進行了認真選擇,選擇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與人為善。他感到困惑的是,每次選擇都是認真的,都是為了做好人,但最后的結果,卻總是或多或少地不如意,有時甚至完全相反。
第三次去找孫國幫,他決定只說若奎的事。下河壩王家那里,他送了兩袋包谷一袋谷子去,還陪王家老老少少一起灑下同情的淚水,自己的職責已經盡到。
孫國幫一路乞討回到四牙壩,比以往多用了半個月時間。為了避免佑能的母親傷心,他在半道上去了佑能舅舅家,請他們和他一起撒謊,說佑能跟舅舅學手藝去了,暫時不能回家。佑能的舅舅是個自學成才的木匠。孫國幫不無天真地開導他們,只要佑能還活著,說不定哪天能回來,到那時候就不用隱瞞了。
走進四牙壩,他覺得這個謊撒得太有必要了,瞞住羅稻香在其次,瞞住村里人才是重要的,他不能讓任何人知道他遭受的厄運。他決定不管什么人問他,他都會以同樣的話回答:銀魚賣了,價錢和去年一樣;佑能學木匠去了,學得出來學不出來是他的事。
到家后,先喝了一碗女人遞給他的火酒,嚼了一塊泡姜,站著喝。每次賣銀魚回來,他都要喝三碗火酒,嚼幾塊泡姜,然后倒頭便睡,睡足一天一夜再起床。正在喝第二碗,范若昌來了。范若昌知道自己來得不是時候,聲明只和國幫哥說幾句話就走,孫國幫的女人倒給他的酒他也不喝。
“國幫哥,孫國才說的都是真的?”
孫國幫還不知道孫國才四處張揚殺紅軍的事,他不知道范若昌所問,但他不動聲色地嚼著泡姜,在不知道對自己有利還是有害之前,他決定讓范若昌繼續(xù)往下說。
“國幫哥,你是哥啊,你怎么能讓若奎做出那種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