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一個男人倘若“允文允武”,有財有勢,卻只安心過老婆孩子熱炕頭的小日子,實在說不過去,至少,得有點政治抱負吧。所以,對劉學詢而言,有錢不是目的,而是他實現目標的一個手段。劉學詢有自己的政治抱負,但不是一點點,他的野心是整個中國!
這件事聽起來有點搞笑,可如果你細想一下他當初辭掉“公務員”的舉動,就會感到震驚。首先,他不是厭惡官場,否則開始他絕不會賣命讀書撈取功名;其次,他辭官不是為了掙錢,他家里的錢雖然沒有達到后來他暴富的程度,但應該能夠滿足他隨心所欲的花銷。那么就只有一種解釋了,他的后退,是為了跳得更遠。
1892年,渾身都是反骨的孫中山26歲,他找到維新派標桿人物康有為,想與他聯手搞垮清政府??涤袨椴恢每煞瘢蚕肜瓟n孫中山,要求他拜自己為師。孫中山這才認清維新和革命是兩碼事,康有為是指望不上了。3年后,孫中山從日本回國,籌辦第一次武裝起義。也就是在這一過程中,他與一直抱有反清復明政治野心的老鄉(xiāng)劉學詢認識了。劉學詢仰仗著自己有錢,自命為朱元璋、洪秀全,而孫中山不過是他皇帝夢中的“開國元勛”。在孫中山后來的多次革命活動中,他多次為其提供財力支持。從這一點上看,孫中山或許還有點年輕氣盛的味道,但老謀深算如劉學詢,簡直就是純粹的“膽大妄為”。
劉學詢的另一個老鄉(xiāng)康有為,在科場中一直不順手。為了引起別人的注意,他于1896年和1898年(戊戌年)與人兩次彈劾兩廣總督譚鐘麟,罪名分別是包庇“巨蠹”劉學詢以及與他狼狽為奸。劉學詢被罰100萬兩銀子,被迫逃離廣東到杭州避風。從此,他與康有為算是成了勢不兩立的死對頭。
戊戌變法失敗后,康有為逃往海外,辦報鼓吹“?;省?,大肆攻擊慈禧,被清廷列為“頭號反賊”。劉學詢趁機落井下石,直接刨了康有為的祖墳,把事情做絕。后來清廷派他赴日“考察商務”,旨在與日本政府談判引渡康梁。臨行前,他攜帶兩把匕首,聲稱談判不成,哪怕舍命也要刺殺“反賊”。這個政治秀弄得朝野震動,李翰章(李鴻章的哥哥,時任兩廣總督)竟稱贊他是“國士”、“烈士”。在日本期間,劉學詢經孫中山的介紹,并通過犬養(yǎng)毅的安排,會見了當時的日本首相。因為這次的會見,也讓他受到李鴻章器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