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案情分析會上,楊學武所做的現(xiàn)場重建分析意見如下:兇手在當晚子時許來到死者家,敲門入室后,趁死者不備,用事先準備好的乙醚將死者麻醉。之后,兇手將死者的衣物除去,束縛手腳后裝入水囊。將死者及水囊移出室外后,兇手將其懸吊在晾衣竿上,而后將液體注入,隨即打掃現(xiàn)場后離開。
與會干警對楊學武的分析意見沒有太大分歧,但仍有許多疑問:
第一,兇手的作案動機是什么?
第二,兇手深夜造訪,死者為何沒有感到異常?這是否證明本案為熟人作案?
第三,兇手為何采用溺死的方式殺死對方?
第四,兇手為何采用水囊中懸吊的方式處理尸體?
最后兩點是讓警方尤為感到迷惑不解的地方。案發(fā)時間為深夜,死者已呈就寢狀態(tài),且案發(fā)地點相對安靜,左右均無住戶在家,兇手在用乙醚制服死者后,大可以采用更簡便、快捷的方式置其于死地,為什么還要讓死者活活溺死呢?
此外,因現(xiàn)場已被清掃,無法確認作案人數(shù)。如果兇手為一人的話,將死者裝入水囊并懸吊在晾衣竿上,需要耗費極大的體力。如此費時費力,兇手究竟是出于什么目的?
兇手這么做,顯然不是為了掩蓋罪行。那么,通過如此詭異的方式展示尸體,是出于怎樣一種心態(tài)呢?
這個“心態(tài)”,就需要方木給出分析意見了。
在案情分析會上,方木一直沒怎么說話,只是埋頭查看現(xiàn)場圖片和一些檢測報告。要么,就是吸著煙沉思。
在現(xiàn)場,那個巨大的水囊的確給了方木極強的視覺沖擊力。然而,整個現(xiàn)場展現(xiàn)出的強烈儀式感才是方木格外關(guān)注的。他隱隱覺得,兇手布置下這么復雜的場面,一定是要表達出某種情緒。而這種情緒,與死者的身份密切相關(guān)。
分局長讓方木發(fā)言的時候,他沒有急于開口,而是把頭轉(zhuǎn)向楊學武。
“學武在現(xiàn)場第一個認出了死者,先讓他介紹一下情況吧?!?/p>
楊學武顯然早有準備,拿出一大沓復印資料,沉吟了一下,說道:“最近,死者可是個新聞人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