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世界各地的閑錢聚集起來-這個戰(zhàn)略,事實上并非奧巴馬首創(chuàng)?;厥走^往,早在21世紀初葉,美國的繁榮就如同建立在游資這堆泡沫之上的空中樓閣。用《華爾街日報》的評論員羅伯特·巴特利的話來說,那是“如夢一般的8年”;而此前克林頓時代的魔法,依靠高利率吸引全球游資,也是相同意義的伎倆。
在美國前總統小布什的時代,美國住房的價格比10年前漲了3倍(2006年)。然而仔細想想的話,你會發(fā)現這很奇怪:美國扛著超過國內生產總值6%的巨額財政赤字,按理說經濟應該已經陷入極其窘迫的境地,沒有道理出現這樣的繁榮景象。唯一的解釋就是,這一切都是泡沫使然。
而泡沫的始作俑者就是貸款。當時的美聯儲主席艾倫·格林斯潘,后加入花旗集團的前財政部部長羅伯特·魯賓、前財政部部長勞倫斯·薩默斯(現任白宮國家經濟委員會主席)統一口徑,對外打出“美元依然強勁”、“美國經濟堅如磐石”等宣傳口號,通過推銷高利息的美國國債,成功地從全球吸引到了大筆資金。
當然,當時美國經濟的繁榮并非只是停留在表面的虛假繁榮,在計算機、金融、醫(yī)療、生物工程等實體領域也萌生了不少新興產業(yè),有力地推動了企業(yè)的發(fā)展。克林頓和小布什執(zhí)政時期的美國,憑借他國的金錢締造了美國自身的繁榮,這是不可否認的事實。
另外,房價的攀升使美國人民日益富裕,也漸漸助長了超前消費的風氣。
原本,美國白領在還清買房貸款或者償還一半貸款之后,會考慮將該住宅或包括余下未還清的貸款作為抵押,再購置一套更好、更大的住房。平均來講,他們一生當中購置房產的次數為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