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同一品種和同一社會聯(lián)系的犬科動物中,不到6個月大的幼犬是絕對不可侵犯的。小狗常見的屈辱姿態(tài)(如在地上翻滾和撒尿)只會在初次和年長的狗見面時出現,用來通知對方自己只是個孩子。由于缺乏觀察和實驗,我無法確定成年的狗是否只通過這種機制才能區(qū)別幼犬,或是通過氣味也能區(qū)分。當然,體積的大小在區(qū)分成年狗和小狗之間是沒什么作用的。一只脾氣暴躁的成年獵狐犬也會將年幼的圣伯納當成一個無助的嬰兒,即使后者的體積是它的兩倍大。相反,體形龐大的成年公犬會毫不猶豫地和一只體形小的成年公犬戰(zhàn)斗,即使從人性角度看,這十分沒有俠義精神。雖然我不會斥責圣伯納犬、紐芬蘭犬和丹麥猛犬(Great Danes)對小型犬缺乏騎士精神的行為,但我確實從來沒有見過一只品格高尚的大狗可以忍讓成年小型狗。
如果讓一只高貴的、自信十足的公狗,和一窩小狗一起玩的話,將會產生一個罕見且有趣,甚至是感人的場面。我們家的老沃爾夫尤其適合這個實驗。它非常嚴肅,一點也不喜歡嬉戲,因此,當它被迫要去陽臺上看望它兩個月大的孩子和它們的同母異父的澳洲野犬兄弟時,顯得非常尷尬。5個月及以上的幼犬已經對年長的雄性狗的尊嚴有一定的尊重,但較小的幼犬則完全缺乏這種尊重。小狗一見到父親,便靠在父親身上,用尖尖的小牙不斷地輕咬父親的腿,于是就看到這位父親小心翼翼地抬起一只腳,放下,又抬起另一只腳,好像踩到了什么燙腳的東西似的。這個可憐的受難者甚至不能咆哮,更別說懲罰它這些麻煩的后代。過了一會兒,我們易怒的老沃爾夫終于被誘哄著和它的孩子們一起玩耍,但后來它就再沒有主動去陽臺上看望它年幼的孩子了。
當遭遇母狗攻擊時,公狗也會陷入類似的困境中。和上述所說的一樣,它們同樣抑制著撕咬或咆哮的沖動,那是因為它們無法克制去接近充滿侵略性的母狗的強大欲望。母狗與公狗的“沖突”夾雜著雄性對尊嚴的維護,對攻擊者尖牙的恐懼以及對性的欲望,這些會產生一種在人類眼中非常諷刺的行為。我之前描述的“禮貌行為”的嬉戲部分,會讓年長的狗非常尷尬。當一只很強壯的、不適合嬉戲的家伙,用它的前腳勾引異性,來回地跳躍以表達愛的宣言時,即使是討厭擬人化的觀察員也不禁做出一定的類比。這種情感會因母狗的行為而更加強烈,母狗會以更傲慢的姿態(tài)對待公狗,因為它們知道公狗必須容忍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