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貝克看來,人們?yōu)榱烁@畲蠡惺拢徽撍麄兯龅氖鞘裁词虑?。這個“被不斷使用的”假設,“構成了人類行為經(jīng)濟學分析的核心”。在運用這種經(jīng)濟學分析的時候,不用考慮其所分析的是什么物品。它對生死決定以及“選擇某種品牌的咖啡”都可以做出解釋。它也可以用來分析伴侶的選擇和購買一桶油漆。貝克接著指出:“我信奉這樣一種立場,即經(jīng)濟學分析是一種可適用于所有人類行為的綜合性分析,而不論這種行為是否明碼標價,是人們經(jīng)常會做的決策還是難得會做的決策,是大決策還是小決策,是出于情感目的還是機械目的,是富人還是窮人,是男人還是女人,是成年人還是小孩,是聰明人還是笨人,是病人還是醫(yī)生,是商人還是政治家,是老師還是學生?!?/p>
貝克并不認為病人和醫(yī)生、商人和政治家、老師和學生事實上都知道他們的決策是受經(jīng)濟法則支配的。但是,那只是因為我們往往會無視我們行動的理由而已?!敖?jīng)濟學分析并不假設”人們“必然會意識到他們的行為是使福利最大化,或者他們能夠用語言來表達,或者如果不能用語言來表達的話用一種非正式的方式來描述”他們行為的理由。然而,那些對隱含于每一種人類情境中的價格信號有著敏銳眼光的人能夠認識到,我們所有的行為(不論與物質考量有多么遙遠)都可以被解釋成和被看成是對成本和收益的一種理性計算。
貝克通過對結婚和離婚的經(jīng)濟學分析闡明了他的上述主張:
根據(jù)經(jīng)濟學分析,當結婚的預期利益高于仍保持單身或再去尋找另一個更合適的對象的預期利益時,一個人會決定結婚。同樣,當一個已婚人士重返單身或與另一個人結婚的預期利益高于離婚產(chǎn)生的利益損失(包括因與子女的分離、共同財產(chǎn)的分割、法律訴訟費用等帶來的損失)時,他/她會結束自己的婚姻。由于許多人都在尋找伴侶,所以我們可以認為存在婚姻市場。
一些人認為,這種計算觀把浪漫從婚姻中剔除了出去。他們論辯說,愛情、義務和承諾乃是無法被簡化成金錢的理想。他們堅持認為,一樁好的婚姻是無價的,亦即金錢不能購買的某種東西。
在貝克看來,上述看法太過于感情用事,并且阻礙了人們進行明晰的思考。他寫道,那些反對經(jīng)濟學分析的人“用一種值得贊賞的聰明機智(如果說得好聽一點的話)”把人類行為解釋成下述因素所導致的一種凌亂的、無法預見的結果;這些因素包括“無知和非理性、價值觀及其常常無法解釋的變化、習俗和傳統(tǒng)、由社會規(guī)范促生的某種服從”。貝克幾乎無法容忍這種無法預見的結果。他認為,專心致力于收入和價格效應,可以為社會科學提供一個更為堅實的基礎。
人類所有的行動是否都可以用市場這個形象加以理解?經(jīng)濟學家、政治科學家、法律學者以及其他論者都對這個問題一直爭論不休。但值得我們注意的是,市場這個形象已經(jīng)變得無比強大——不僅在學術界,而且也在日常生活中。很顯然,我們在過去幾十年里目睹了社會以市場關系這種形象重塑各種社會關系的過程。衡量這種變化的一個標準,就是人們越來越多地用金錢激勵措施來解決各種社會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