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撒哈拉的眼淚:三毛傳》第四章 夜海之空升明月(5)

撒哈拉的眼淚:三毛傳 作者:朱云喬


于是,少女時期的三毛,開啟了她的浪漫的戀愛,她愛上了畢加索。她決心,把一個少女的全部愛情,獻給畢加索。偉大的畢加索!三毛天天渴望著長大,渴望豐滿,渴望長到十八歲。

但那時天真的三毛卻不曾想過,隨著她的長大,畢加索也會一點點變老。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愛情總是太過傷人。因為它來得總是不合時宜。也許無愛的人才是最幸福的,無愛則不會痛苦,不會糾結(jié),不會因那些在愛情中橫亙的不可抗力而痛楚。無愛,就可以隨意去愛,然后擁有幸福人生。所以多情的人總是容易受傷。

許多人在年少時期都有過自己的戀愛幻想,許多女子在青春期都做過一個與愛人步入婚姻殿堂的夢。但當她們長大之后,那個與她步入殿堂的人卻往往不是少女時期想的那一個。因為不論她多么向往完美,最后仍是要接受現(xiàn)實給予的不完美。而這,才是人生。

三毛的人生同樣是現(xiàn)實的人生,好在她并沒有放棄年少的夢想。太遙遠的畢加索終究無法觸及,但她還是做出了許多人做不出來的叛逆的事情。比如與荷西二人前往撒哈拉。

談起三毛,不可避免地要提到撒哈拉,仿佛那已經(jīng)是她的一個標志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標志,但能以一個廣袤荒涼的沙漠作為人生標志的鳳毛麟角,三毛算是罕有的一個。而這也恰恰是三毛的魅力所在。

就在三毛在撒哈拉沙漠與同樣生于西班牙的荷西辦理結(jié)婚手續(xù)的時候,畢加索已經(jīng)在巴黎離開了人世。他甚至不知道這個世界上還有一個叫三毛的女子曾經(jīng)癡狂地愛著他。

人死后,也許反而會實現(xiàn)活著時無法實現(xiàn)的夢想。許多年后三毛也死去,也許她去的是一個鳥語花香的人間,那里擁有最絢爛的色彩,最動人的詩歌。在一個盛放著色彩之花的花園里,十八歲模樣的三毛遇到了正值年輕的畢加索。然后他們相遇相愛,相愛相知,彼此交流關(guān)于美術(shù)與文學(xué)的曼妙。

也許當初畢加索吸引三毛的正是他的充滿靈氣的作品,但如果三毛再深究一下這個熱愛和平的充滿愛的老人,也許就不會走上自殺的道路了。偶像的力量是無窮的,有時候,一個人擁有一個偶像之后,人生軌跡就會不由自主地朝那個偶像的方向接近。

所以,愛上畢加索的三毛,本應(yīng)漸漸在心中充滿愛,忘記在學(xué)校受到的那點小委屈。畢竟,比起在戰(zhàn)爭中遭受苦難的人們來說,她受到的那一點侮辱又算什么呢?如果她看到了全世界那些在痛楚中活著的人們,看到那些呼喚和平的苦難的人,并心懷仁慈,期望能夠幫助那些苦難的人,那她怎么也不會用自殺來結(jié)束自己的生命了。

畢加索的作品雖然有些光怪陸離,有些作品中你甚至看不出他想表達的是什么,有些作品完全違背透視法則和生理構(gòu)造而被人歸類為抽象派,但深究去看,就會發(fā)現(xiàn)他的作品是充滿了正能量的,是能夠讓人振作起來的。當一個人愛上畢加索,若是深愛,他必然會變得奮發(fā)向上,變得關(guān)心國家前途和天下興亡。即便曾經(jīng)在陰霾之中煎熬,他也仍會走出陰霾,接受溫暖的陽光。

但三毛并未如此,她曾經(jīng)那樣深愛畢加索,但卻沒有感受到畢加索的正能量,沒有接受到來自畢加索的正義和憤怒,她看到的仍僅僅是那些充滿靈氣的生命力和藝術(shù)感染力。

或許是因為,她愛得還不夠深。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