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權債務危機的另類解讀:不幸的危機國家各有各的不幸
巴曙松 國務院發(fā)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中國銀行業(yè)協(xié)會首席經(jīng)濟學家
提起《大空頭》、《說謊者的撲克牌》等書籍,金融市場的參與者可以說是耳熟能詳,這幾本書的作者都是邁克爾?劉易斯,而擺在我們面前的這本《自食惡果》,則是他的另外一本饒有趣味的新作。
在閱讀本書書稿并著手撰寫序言時,超級颶風“桑迪”正肆虐國際金融中心紐約??吹揭恍┓治稣f,紐約最早期的地標性建筑,如紐約證交所、紐約銀行大廈等都建于曼哈頓地勢最高的位置,而且離海較遠,可以遠離風暴潮的影響。后來隨著科技進步,保險產(chǎn)品“無微不至”,大廈越建越高,而且越來越“科學”,建筑師有建筑師測算,精算師有精算師為財物承保籌謀,紐約這個城市形成早期的避險意識漸趨薄弱,越來越多的摩天大樓建于非常近海的位置。在“桑迪”颶風吹襲紐約期間,這些近海區(qū)域一片汪洋,那些凝聚高科技技術的現(xiàn)代摩天大樓比上百年歷史的古老建筑更加危險。這個評論角度十分獨特,正好與正在閱讀的《自食惡果》一書想要傳達的理念異曲同工。
在2008年發(fā)端于美國的次貸危機之后,主權債務危機又繼續(xù)肆虐,恰如“桑迪”颶風,這讓金融市場深刻意識到,雖然可以通過技術手段對颶風的移動路徑、風力、風速等作出準確性較高的預測,但是當颶風真正來臨時,涌進城區(qū)的潮水到底高1米、3米還是4米就未可知了,而且往往是這些沒有預見到的意外因素導致了災難性的后果。金融危機期間,不同資產(chǎn)之間急劇提高的相關性就讓大量金融機構日常風險管理過程中的預測技術相形見絀,大幅低估金融危機產(chǎn)生的損失,并且讓眾多的老牌機構深陷困境甚至倒閉。這些坐擁先進技術和頂尖人才的金融機構恰如臨近海岸修建的摩天樓,雖然自以為已經(jīng)全副武裝,但是在真正大規(guī)模的金融風險來臨之時,又是那么的脆弱不堪。所以對于金融機構而言,防范金融危機,關鍵并不在于僅僅強調(diào)不斷優(yōu)化風險管理技術,而是應當盡可能控制所承擔風險的水平并遠離有巨大風險的領域,不要讓災難那么容易找上你。但是現(xiàn)實的情況卻是,颶風帶來的超大潮水襲擊了大量的臨海而建的摩天高樓,而金融危機中金融機構發(fā)現(xiàn)持有了太多的問題資產(chǎn)。由此可見,無論是在可以精確實驗的自然科學領域還是無法準確模擬的社會科學領域,雖然人們都知道存在風險,但是金融機構往往還是在過度樂觀傾向的影響下,承擔了過多的風險。這已經(jīng)為數(shù)百年來的歷次金融危機所不斷證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