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田汽車的創(chuàng)始人豐田喜一郎在創(chuàng)建日本汽車產業(yè)的過程中,并沒有原封不動地照搬歐美模式。如果換成一般的企業(yè)家,看到世界先進企業(yè)福特汽車公司使用皮帶傳送系統(tǒng),恐怕會不假思索地引進采用。但是,豐田喜一郎認真思考了自己的目的,并且研究了“為什么要使用皮帶傳送”的問題,最終得出豐田采用皮帶傳送系統(tǒng)是為了“不間斷地輸送產品”的結論。而且,“不間斷地輸送產品”的終極目標在于“及時制”(JIT)生產方式。
福特公司是為了“(一下子大量地)制造產品”而采用皮帶傳送系統(tǒng)。豐田喜一郎經過認真分析創(chuàng)造出了“及時制”這一全新的生產概念。這一概念后來成為大野耐一先生完成的“豐田生產方式”的基礎。
在此,我們想請大家注意的是“不間斷地”和“大量地”這樣兩種價值觀的表述。通常,我們往往把目的和價值觀混為一談,但是按照突破性思維法,二者是明確分離的。
這里所謂的價值觀,就是人在決定行動時的主觀看法。即便是目的相同,但用“大量地”替換下“不間斷地”的表述,就表明豐田喜一郎的“理想狀態(tài)”不是轉向大量生產,而是要“在必要的時間,僅僅生產必要量的產品”,這完全不同于福特公司的做法。
首先是思考目的,其次是充分思考目的的價值觀,如此才能夠創(chuàng)造出更新、更好的概念。